电动车论坛

标题: 控制器电流采样处理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7-12-26 12:11
标题: 控制器电流采样处理的问题
清问,如果MCU资源没有乘/除法的话在逐波限流上如何处理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7-12-26 16:05
逐周限流用乘除运算吗?跟基准值比较就可以。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7-12-26 18:59
请问楼上兄台
          假设堵转电机,当前电流=15A ,当前PWM值=60%,单片机A/D采集的值假设是120(以8位A/D 255)是不是120这个值就可以设置为15A电流的限制基准点,只要A/D采集到的值大于120就要限制电流递减PWM至致回到A/D的基准点120也就是15A电流范围内,我这样理解你的解答对吗?

[ 本帖最后由 蘰踄繧鍴 于 2007-12-26 19:39 编辑 ]
作者: rupolo    时间: 2007-12-26 22:47
原帖由 1老头 于 2007-12-26 22:00 发表
谁说没有永动机?地球就是。

我们现在的理论。100年以后都要被推翻的。

不会吧?地球的动力来自太阳及其他天体的作用力,太阳死翘了我们的小球球还动吗?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7-12-27 09:08
所有天体的运动来自N年前宇宙大爆炸时的能量,现在的天体还在扩张,离中心越来越远。地球是永动机吗?不是,现在只是一个平衡,有人说了,每发射一个嫦蛾,地球都会减慢自转速度。在发射N个卫星之后,地球就会停下来。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7-12-27 09:10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7-12-26 18:59 发表

假设堵转电机,当前电流=15A ,当前PWM值=60%,单片机A/D采集的值假设是120(以8位A/D 255)是不是120这个值就可以设置为15A电流的限制基准点,只要A/D采集到的值大于120就要限制电流递减PWM至致回到A/D的基准点120也就是15A电流范围内,我这样理解你的解答对吗?...




差不多,就这样理解,千万别用PID调节,用不着,电动车惯性大,反应速度慢。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7-12-27 11:43
原帖由 大林子 于 2007-12-27 09:10 发表




差不多,就这样理解,千万别用PID调节,用不着,电动车惯性大,反应速度慢。




         大林兄,如果按你这样理解的话控制器早就烧毁了,你要知道如果PWM=50%和PWM=100%时采集的A/D值相等假设都等于120,那么PWM=100%时的驱动电流是PWM=50%的两倍,
       电机线圈的平均电压U0     t1Us+0     t1                                   t1          假设T=100%=64us(15khz)  t1=50%        
                                   U0= ----------  = ----Us =aUs          占空比a=-----            
                                           t1 + t2     T                                     T







    下面是#4楼‘1老头’的正确理解
---------------------------------------------------------------------------------------------------------------------------------------------------------
是的。因为在A/D是积分变换器的情况下。是平均电流。如果这 2 种情况下都是4  A (120)的话。那一定是40%的限流值是100%的2。5倍。

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 本帖最后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5 15:42 编辑 ]
作者: ckks    时间: 2007-12-27 12:43
看看电机的 数学模型 和相关计算公式啊 兄台。
作者: yjz    时间: 2007-12-27 13:09
如果是普通即时值限流算法,不牵涉到乘除运算,缺点是负载不同时限流值有变动.

如果采用恒流算法,则必须要求MCU资源有硬件乘法器,同时对即时值也要进行限制,恒流算法的好处在于不同负载下其限流值基本不变.

另外大林子兄说的没错:象电动车控制器这种简单控制,没必要用PID,用了效果也不好.

[ 本帖最后由 yjz 于 2007-12-27 13:13 编辑 ]
作者: 十条命    时间: 2007-12-27 14:03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7-12-27 11:43 发表




         大林兄,如果按你这样理解的话控制器早就烧毁了,你要知道如果PWM=50%和PWM=100%时采集的A/D值相等假设都等于120,那么PWM=100%时的驱动电流是PWM=50%的两倍,
       电机线圈的平均电压U0  ...

我对编程是外行,但我想调节PWM=50%和PWM=100%是不应该在同一工况下发生的,因为电机的转速不同,它的阻抗也是不同的.即在不同的工况下,不同的PWM值,是可以得到相同的电流的.也即是在不同的工况下,要调节不同的PWM才可得到相同的电流.
作者: 十条命    时间: 2007-12-27 20:01
不完全同意楼上的观点.
有一点,电机在静止的状态时,直接接电池它的电流是电池电压/电机电阻.
若是在转动的状态时线圈会产生反电动势,且随转速的不同而不同.此时的电流是(电池电压-反电动势)/电机电阻.而且忽略了线圈感抗随频率的变化.
作者: yjz    时间: 2007-12-27 21:11
原帖由 1老头 于 2007-12-27 14:31 发表
这样的电流波型对吗?。。。。。。。。

1老头网友的电流波型是错误的,从数码示波器对康铜丝二端的采样图形来看,是PWM脉冲波.送入AD的是即时值.
作者: yjz    时间: 2007-12-27 21:26
以下是示波器显示的康铜丝两端电压波形,左为未加换相电流补偿的波形,右为加了换相电流补偿时的波形.
作者: yjz    时间: 2007-12-27 21:36
PWM波形上面的平顶不是限流造成的,呵呵.

做商用控制器方案开发,必备的测试仪器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一些个人开发者所欠缺的.
作者: yjz    时间: 2007-12-27 21:41
具体技术细节我不便多谈,只是我觉得:就限流这个控制器最关健的技术来说,市场流行方案中做得好的并不多!
作者: yjz    时间: 2007-12-27 22:17
晕,所谓逐周限流,顾名思义,就是每一个PWM周期都要对电流进行检测、控制嘛.
作者: yjz    时间: 2007-12-27 22:50
测量的是即时值(最大值),平均值只能通过计算得出.
作者: jcq    时间: 2007-12-27 22:52
就是电流反馈的开关恒流电源+换向功能,复合到下桥臂功率管。简单的说就是电流达到阀值就关断功率管,续流管自然续流。关断的频率只与电流有关,当然同样受换向控制。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7-12-28 00:18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7-12-27 11:43 发表




         大林兄,如果按你这样理解的话控制器早就烧毁了,你要知道如果PWM=50%和PWM=100%时采集的A/D值相等假设都等于120,那么PWM=100%时的驱动电流是PWM=50%的两倍,
       电机线圈的平均电压U0     t1Us+0     t1                                   t1          假设T=100%=64us(15khz)  t1=50%        
                                   U0= ----------  = ----Us =aUs          占空比a=-----            
                                           t1 + t2     T                                     T
...


      电流超过设定值,就减小PWM,思路是正确的,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去优化编程。简单的优化是,你每个AD周期测到的值是每个电流波形的最大值(接近),然后你还要乘以当前的占空比D,那才是接近的电机电流有效值,现在讨论的是没有硬件乘法器的单片机,那就要通过简单的算法实现,用软件乘除法要上百微秒了不太好,你可以用查表,把常见的占空比分几档查,校正你的最大电流基准。还有,降低PWM不用每次降1,你查一下表,如果电流太大就降多一些,电流小就降小一些吧。这些只是简单的,要做到很优化,要发挥你的想像力了,的确如一些网友所说,无刷控制器的限流做好的不多。

这几天网速死慢,我发了到半夜才成功
作者: sheji    时间: 2007-12-28 01:09
在对时间要求高的系统中一般不采用软件算法,有时也不能,至少会降低运转可靠度。查表法就简捷得多,不存在不可预见的超时问题,但比较死,占程序也多。其实对于电动车电机来说,不是一定要在当前周波就要100%达到限流效果,一方面超流现象是个缓变过程,另一方面驱动部分与执行部分都是允许(有能力)短时超载的,所以只要做到后续周波能够达到限流的效果就能满足要求。因此可以用循环递减语句来微控制pwm,满足限流要求或设定时间就跳出循环,同时记忆当前值,用于下一相对周波的继续循环(增减)基准。总之,用相对的手段达到绝对的控制是节省运转时间、程序量的一个有效方法。这里每步增减量的多少与pwm的产生方式(原始依据)、性能相关。关断不可取,无平滑控制能力,非自控原则。
作者: zwmcu    时间: 2007-12-28 08:48
错过了这么好的讨论机会,实在是可惜!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7-12-28 09:07
sheji兄专业!我以为我自己夜猫了,没想到还有两个比我晚的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7-12-28 12:40
原帖由 1老头 于 2007-12-27 22:54 发表
那最对啦。
因为我看见有的电路  说是逐周限流。但是它的电流取样电路的滤波时间常数有几MS大。
这样的时间常数还怎得 到最大值?
所以我同意你说的:现在没有几个弄的好的!


     用上大的RC常数后,AD测到就是平均值了,程序里就不用换算,然后外面再用个比较器做逐周限流,接到中断脚 ,这样也能做到,老的PIC方案几乎都这么用。
作者: sheji    时间: 2007-12-28 14:06
我是老夜猫了,而且白天可能还不睡觉,反正工作时间不定。

方案是否可行得看具体情况及经验,所以第一线的开发人员最具有正确掌握的能力。我不属于一线人员,用到了才会去搞,要求也仅仅是“能用”即可,不求完美——实是难求。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4 12:26
好象偏题了,请问在没有硬件的乘除发怎么有效的去计算不同占空比和A/D值之间的电流关系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8-1-4 21:02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4 12:26 发表
好象偏题了,请问在没有硬件的乘除发怎么有效的去计算不同占空比和A/D值之间的电流关系


已经回答 了。


“电流超过设定值,就减小PWM,思路是正确的,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去优化编程。简单的优化是,你每个AD周期测到的值是每个电流波形的最大值(接近),然后你还要乘以当前的占空比D,那才是接近的电机电流有效值,现在讨论的是没有硬件乘法器的单片机,那就要通过简单的算法实现,用软件乘除法要上百微秒了不太好,你可以用查表,把常见的占空比分几档查,校正你的最大电流基准。还有,降低PWM不用每次降1,你查一下表,如果电流太大就降多一些,电流小就降小一些吧。这些只是简单的,要做到很优化,要发挥你的想像力了,的确如一些网友所说,无刷控制器的限流做好的不多。

这几天网速死慢,我发了到半夜才成功”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5 15:31
但电流表格只能查出固定的值, 比如我设置限制电流15A就可以查表,但是我要根据电流的线性值来调整换相补偿就不能通过表格来查取了,不知道说的明白否?就是我要根据1A~15A电流线性的变化来调整换相的补偿处理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5 20:24
不明白,利用1A-15A的分割点来直接查找需要的补偿量,有何难处。

查表运用,和任何技巧一样,都是无限的,但也都是死的。活的只是人的大脑。
既然参考量是线性变化,即是确定的梯度或增量,这就为复杂的查表提供了简便的条件(对运行时间而言),可以用简洁的语句合成3个以上的表格为一个表格。通常可以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设置2个表格。一个为基本表格,用于2个以上部分或状态的调用,另一个是偏移表格,用于单独部分或状态的参数修正。2个返回参数简单叠加就能得到结果。这个方法也适用于非线性变化的返回参量(再加一张表)。如果是线性变化的的返回参量,外循环以梯度步长为参量,内循环以梯度增量为参量,用同一张表就可以得到任意梯度的修正数据。当然如果有可能做耗时少的整数运算就最好了。
作者: jcq    时间: 2008-1-6 10:23
本人是个数字电路菜鸟,有些疑问;
逐周限流不就是在每个换向周波中依据小波的电流最大值决定此小波的即时宽度来达到限制平均电流的目的吗?
如果某一上桥臂功率管突然击穿,由于没有外部引线电感,内部电流环流增长很快达到极大值。请问电流是在何时关断?下一个波型宽度如何调整?何时导通?
一个模拟电路很容易实现的功能为何数字电路就像证明1+1=2这样费劲?
是否用数字电路调制的日光灯比普通电子镇流器更明亮?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6 13:37
sheji解答好象很有道理 能否举例说明让大家理解更加透彻
      我在这里先代表大家给你道谢!!!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6 13:43
原帖由 jcq 于 2008-1-6 10:23 发表
本人是个数字电路菜鸟,有些疑问;
逐周限流不就是在每个换向周波中依据小波的电流最大值决定此小波的即时宽度来达到限制平均电流的目的吗?
如果某一上桥臂功率管突然击穿,由于没有外部引线电感,内部电流环流增长很快达到极大值。请问电流是在何时关断?下一个波型宽度如何调整?何时导通?
一个模拟电路很容易实现的功能为何数字电路就像证明1+1=2这样费劲?
是否用数字电路调制的日光灯比普通电子镇流器更明亮?


数字电路是控制手段,模拟电路是执行机构,楼上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极少数的简单(初级)情况,数字电路也可以直接作为执行机构,模拟电路也可以作为控制手段。但不能因简单应用有此特性而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概念。
周,即是重复变化的参量。换向可以理解为周,pwm也可以理解为周。逐周限流是对每周中的电流进行限制。因为没有准确定义(也无需定义),要根据设计人员的要求来作出是对每周的平均电流还是最大电流作限制处理,在电动车用的无刷电机中,也同样要根据设计人员来作出是对换向周还是pwm周作限流。要求不同,则立足点不同。但立足点须以满足实际使用情况与器件可靠参数为准。但无疑,限制pwm每周中的最大电流是这些方法中的最严手段。
桥臂的击穿不管是软的还是硬的都将不被允许,这属于可靠性设计问题,不属于正常范围的突发性处理,而由可靠性保护部分来处理。一个开关由于故障而发生粘连而不能胜任开关功能时,该做如何处理呢?
能用最简单的手段完成所需要的功能就不采用复杂的,这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需时刻遵循的准则。没有人会自捆手脚,自寻烦恼,除非有特殊目的。再者,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费劲一说要看对什么人的。
另外,日光灯的优劣也不是只有亮度一个参数。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6 13:52
sheji   有一点差忘记了。
             查表是针对一个已知的变化值通过之前设计好的表格导出固定的值,如果是PWM平均电流=t1/T*A/D值的话意味着有3个值要通过查表得出   t1程序中可知  T是固定的值 A/D采样是PWM的电流幅度值 请问这3个值如何用表格的方式导出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6 13:57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6 13:37 发表
sheji解答好象很有道理 能否举例说明让大家理解更加透彻
      我在这里先代表大家给你道谢!!!

不用道谢,参与讨论、互相帮忙,这本是论坛的作用。
方法是要靠领会的,没有一定不变的语句。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编程,方法是最重要的。而合适的方法受制于具体的实现机构和硬件环境。
你说“好像很有道理”,说明你并没有领会。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有说得够细,也有可能我说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你真正的目的,因为你还是没有把你的目的说明确。其实,我在41楼的第一句话已经能够解决你提供的问题。
作者: jcq    时间: 2008-1-6 14:23
原帖由 sheji 于 2008-1-6 13:43 发表


数字电路是控制手段,模拟电路是执行机构,楼上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极少数的简单(初级)情况,数字电路也可以直接作为执行机构,模拟电路也可以作为控制手段。但不能因简单应用有此特性而混淆了两者之间 ...

谢谢sheji 的回答
能用最简单的手段完成所需要的功能就不采用复杂的,这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需时刻遵循的准则。没有人会自捆手脚,自寻烦恼,除非有特殊目的。既然如此,为何不用简单的模拟电路完成电流保护?把限流分成15极对牵引电机有何必要?就像数控日光灯镇流器一样可笑。依我看限流电路可以直接由模拟电路执行并同时向单片机发出指令。开关电源中的限流通过单片机了吗?
很多控制器号称可以在外部或内部短路的情况下保护故障范围不扩大,它们也检测平均电流吗?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6 14:25
原帖由 sheji 于 2008-1-6 13:57 发表

不用道谢,参与讨论、互相帮忙,这本是论坛的作用。
方法是要靠领会的,没有一定不变的语句。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编程,方法是最重要的。而合适的方法受制于具体的实现机构和硬件环境。
你说“好像很有道 ...




sheji你好!
           现在我困惑的是怎么样在PWM频率15K 64us的周期内通过简单的查表方式求PWM的平均电流,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6 14:26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6 13:52 发表
sheji   有一点差忘记了。
             查表是针对一个已知的变化值通过之前设计好的表格导出固定的值,如果是PWM平均电流=t1/T*A/D值的话意味着有3个值要通过查表得出   t1程序中可知  T是固定的值 A/D采样是 ...


我对你的目的越来越模糊了。你是想得到控制值,还是要得到输入值。。。
为了避免软件运算带来时间的影响,就得简化运算方法比如改用查表。
但同样,可变因子也是需要根据实际做简化的,这也是方法问题。
你说要“PWM平均电流”,那你得首先确定时间界限,必须得有起始点和终止点。如果只是个时长参数随意平移,不知道你对这个平均电流有什么实际意义?(你没说我也不知道)
表写好之后是死的,写之前是活的。而写的依据就是你采用方法的“运算式”。复杂的算式可以用多表来代替。如果你不明白,就多实践实践,没有现成的语句可以适用的。

提醒一句:要想得到输入或输出的电流值,不是非得用三个参量的。更多的时候只一个就够了。比如一个电压值,甚至不需要查表就能直接得出电流。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6 14:40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6 14:25 发表




sheji你好!
           现在我困惑的是怎么样在PWM频率15K 64us的周期内通过简单的查表方式求PWM的平均电流,


呵呵,你是想在单片机内部就能直接得到电流值?可不能闭门造车哦。不管你何种方式得到pwm并控制什么样的电压源去驱动执行电机,电流值是受外部影响的,与单片机本身没有直接联系。想在内部不用外部参量来计算电流,门儿都没有。

想想看,“在PWM频率15K 64us的周期内通过简单的查表方式求PWM的平均电流”,你这些条件,当外部电机的负载变化时,比如空转和堵转两种状态,电流还会一样吗?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6 14:51
sheji
     不好意思我的表达方式可能欠缺,
      这样说简单点,,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如果是固定的, 那么不通宽度的占空比在线圈上的电流也不一样  我怎么样根据已知的占空比和当前A/D值求出这个PWM的电流,查表肯定是简单的方法 问题是仔细想想这三个参量关系不好查表的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6 15:07
原帖由 jcq 于 2008-1-6 14:23 发表

谢谢sheji 的回答
能用最简单的手段完成所需要的功能就不采用复杂的,这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需时刻遵循的准则。没有人会自捆手脚,自寻烦恼,除非有特殊目的。既然如此,为何不用简单的模拟电路完成电流保护?把限流分成15极对牵引电机有何必要?就像数控日光灯镇流器一样可笑。依我看限流电路可以直接由模拟电路执行并同时向单片机发出指令。开关电源中的限流通过单片机了吗?
很多控制器号称可以在外部或内部短路的情况下保护故障范围不扩大,它们也检测平均电流吗?


“为何不用简单的模拟电路完成电流保护?”可以的。但如果已经具有了控制硬件条件的存在,就没必要再多此一举了吧。
再说,模拟电路完成保护功能,其精准度(执行与复位)、极值方式(瞬态与平均)以及响应的调节控制没有数字化来得简单、通用(这一点对现代控制来说几乎是唯一必须执行的方法和途径)。所以,采用模拟电路的保护一般只用于“终极保护”,或叫最后一级保护。而数字方式可以方便的实现瞬态软保护,并瞬态恢复。当然这要配合外部执行器件的能力。

“开关电源中的限流通过单片机了吗?”这个对一般要求来说,确实没有非得用单片机的必要。但用单片机来控制的开关电源却已经有不少。单片机也不是只为限流而诞生的。。。

关于平均电流和瞬态电流,大家都很清楚,平均电流是“计算”出来的,瞬态电流才是真正的电流。至于是采用平均电流还是瞬态电流来控制设备,这要看设计的档次要求、设计者的意图和便利性来做出选择,没有死的规定。

“很多控制器号称可以在外部或内部短路的情况下保护故障范围不扩大,它们也检测平均电流吗”我没有用过这种控制器。但我可以肯定,它们检测的一定是瞬态电流,严格地说是在一个极小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电流(这个平均电流不需要人为运算,而是由器件的不理想化实际造成的)。因为很显然,一般意义的平均电流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满足对器件的保护作用了。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6 15:37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6 14:51 发表
sheji
     不好意思我的表达方式可能欠缺,
      这样说简单点,,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如果是固定的, 那么不通宽度的占空比在线圈上的电流也不一样  我怎么样根据已知的占空比和当前A/D值求出这个PWM的电流,查表肯定是简单的方法 问题是仔细想想这三个参量关系不好查表的


这个其实很简单。但要做的正确,就必须清楚地知道你的采样值是瞬态电压还是平均电压?我想你的这个应该是平均电压,在某一个“确定”(也许你用了平整滤波这样的“确定”,也行,因为这里没必要划分清楚终始点,何况通过电机的电流也平滑了不少)间隔范围内的平均电压,如果是瞬态的我想你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来处理。那么,这个pwm的电流值也将是一个相应时间内的平均电流值。

用“已知”的占空比可以建立一个表,以A/D值作为变量,就可以找到你要的电流值。这里,用已知的占空比做为了表头。

我想你的问题不会是这么简单的,我想你一定还想要pwm变化吧?呵呵

方法我前面都说了,可以多表合成。

其实,要得到平均电流不需要用到这么多的参数,用你的那个A/D采样值就够了。建立一个表,表头为空,变量是A/D转换值,表的返回值就是你要的电流。这个平均电流和你的pwm没有什么“必要计算”关系。你的pwm变化了,难道外部采集值会不变吗?重要的,外部采集的电压值才是最重要控制的目标。不要绕了半天连目的都忘了,呵呵。。。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6 16:25
:) :)

[ 本帖最后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6 19:58 编辑 ]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6 17:14
原帖由 sheji 于 2008-1-6 14:40 发表


呵呵,你是想在单片机内部就能直接得到电流值?可不能闭门造车哦。不管你何种方式得到pwm并控制什么样的电压源去驱动执行电机,电流值是受外部影响的,与单片机本身没有直接联系。想在内部不用外部参量来计 ...

   
           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如何通过单片机直接得到这个平均电流值,方法有
           一:外部硬件R/C将值平均
           二:mcu有硬件乘/除法
           首页我就提出(没有硬件乘/除法如何实现逐波电流的采样)
           如果通过单片机外围电路把电流值通过R/C积分再求平均就简单多,问题是现在讨论的逐波限制电流的方法在mcu没有硬件乘/除法的资源如何实现,比如PWM固定不变,电机空载和负载或堵转状态下,那么反馈到A/D的电流方波宽度是不变的(因为占空比已经固定)电流的幅度也就是A/D的电压值是随负载而变化的,如果通过外围硬件R/C求平均值就简单多,但缺点是调节电流反应慢限制电流可靠性差,特别是在电机堵转震荡时非常容易过流烧MOSFET。
          {电流值是受外部影响的,与单片机本身没有直接联系。}  对于这句话我不认可,电流的确受外部的影响,但怎么说和单片机本身没有直接联系呢?  单片机控制电流也就是限制因外部因素造成电流上升到一个允许值的控制器件。

           现在把问题再简单些,比如单片机驱动是15Khz频率,周期64us ,占空比是50%,电机在空载的时候A/D采集量是D‘120 当前电流是10A ,请问现在占空比没有变电机因为外在因素过载 A/D采集量变成D’220 请问现在电流是多少?
          能请你如何实现以上的计算,

[ 本帖最后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6 17:31 编辑 ]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6 17:35
这里感谢 大林子 把主题 设置高亮
作者: jcq    时间: 2008-1-6 17:54
谢谢sheji兄的热心回复,我没有问题了!
从仿生学角度来讲,不是所有的危险信号都经过大脑的复杂计算,即条件反射。甚至有些低级生物的某些反射都没有经过大脑,也只有这样的反应速度才能逃避天敌打击,经过亿万年的考验。目前单片机的能力还不如一只蟑螂大脑,如果控制器可以自我繁殖的话,有些功能必将消失,某些功能充分加强!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6 20:09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6 17:14 发表

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如何通过单片机直接得到这个平均电流值,方法有
           一:外部硬件R/C将值平均
           二:mcu有硬件乘/除法
           首页我就提出(没有硬件乘/除法如何实现逐波电流的采样)
           如果通过单片机外围电路把电流值通过R/C积分再求平均就简单多,问题是现在讨论的逐波限制电流的方法在mcu没有硬件乘/除法的资源如何实现,比如PWM固定不变,电机空载和负载或堵转状态下,那么反馈到A/D的电流方波宽度是不变的(因为占空比已经固定)电流的幅度也就是A/D的电压值是随负载而变化的,如果通过外围硬件R/C求平均值就简单多,但缺点是调节电流反应慢限制电流可靠性差,特别是在电机堵转震荡时非常容易过流烧MOSFET。
          {电流值是受外部影响的,与单片机本身没有直接联系。}  对于这句话我不认可,电流的确受外部的影响,但怎么说和单片机本身没有直接联系呢?  单片机控制电流也就是限制因外部因素造成电流上升到一个允许值的控制器件。

           现在把问题再简单些,比如单片机驱动是15Khz频率,周期64us ,占空比是50%,电机在空载的时候A/D采集量是D‘120 当前电流是10A ,请问现在占空比没有变电机因为外在因素过载 A/D采集量变成D’220 请问现在电流是多少?
          能请你如何实现以上的计算,


"电流值是受外部影响的,与单片机本身没有直接联系。"确实没有直接联系,也许是站立角度不同吧?你说有直接联系也不会有人出来反对。但认为没有直接联系的,该具有一定的高度,好似看穿红尘,呵呵。

看了你这一帖,我才发现你的问题并不是出在有没有片上运算资源的问题,而是一个采样的方法和处理问题。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技巧得当,事半功倍。

比如我要知道电机的电流,就不会理睬内部的载量变化关系,我只需要采集的电压这一样本。至于是按瞬时电流还是平均电流就按需要来做,都没有冲突,但采样方法和处理手段却不同。

你这一帖的第一段中,其实是提到了涉及处理速度的问题。其实这还是一个方法问题,也可叫技巧问题。既然最大(较大)电流值是你很关注的(同时一定是不常见的),就没有必要用原始的一步一步的由小到大比较的A/D转换方式,可以采用由大到小的比较方式,加大步段的方式,提高起始点的方式,以及起等同效果的状态记忆方式等来做转换,方法有很多,殊途同归,但技巧性很强,能搜索到的实际应用资料很少,就像国内编程人员的保守那样,不会把自己的技巧“贡献出来”,又怎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呢,只能自力更生。

后面你问我。。。电流是多少,我不知道。但你可以通过采样到220时的电压(这是你所选A/D参数下得到的,而且可以认为是唯一的电压对应值),对应于确定的采样电阻(估计没有人会不断变化这个采样电阻,除非特殊需要,但也是有限的和确定的),而得出一个确定的电流值。这些都已经是已知的(未知量都没有),不知道还有什么要计算的?在程序设计上,这个220就可以作为地址,该地址的表值就是你(预先计算好的)电流值(这个表就是你这个采样电阻的表)。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6 20:28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6 16:25 发表
:) :)


呵呵,顶不顶没关系,这又不是我的贴。

不过我几乎不出新帖。所以看不到我的贴。有也是娱乐贴,50%的删除率。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7 10:10
原帖由 sheji 于 2008-1-6 20:28 发表


呵呵,顶不顶没关系,这又不是我的贴。

不过我几乎不出新帖。所以看不到我的贴。有也是娱乐贴,50%的删除率。



      sheji兄:
              我对此给你道歉,
作者: ICQ    时间: 2008-1-7 11:24
逐波电流:是为了防止电流极大值。损坏管子。因为早期的限流都是在电流采样电阻上取得的电压经过滤波电路以后。已经是平均值。这样的话。就有可以看起来 电流是10A 。没有超过限流值。如:12A。
但是。电流的极大值有可能已经达到20A 。

所以。后来才提出逐波限流。就是不能叫电流在任何时间。超过一个设定的数值。以保管子安全。
把 上面的定义弄清楚,,再讨论吧。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7 11:31
原帖由 ICQ 于 2008-1-7 11:24 发表
逐波电流:是为了防止电流极大值。损坏管子。因为早期的限流都是在电流采样电阻上取得的电压经过滤波电路以后。已经是平均值。这样的话。就有可以看起来 电流是10A 。没有超过限流值。如:12A。
但是。电流的极 ...



   看来ICQ兄是知音
作者: ICQ    时间: 2008-1-7 11:36
讨论问题。没有一个定义。也不知道都在说的什么?好象在讨论软件编程。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7 11:37
原帖由 sheji 于 2008-1-6 15:37 发表


这个其实很简单。但要做的正确,就必须清楚地知道你的采样值是瞬态电压还是平均电压?我想你的这个应该是平均电压,在某一个“确定”(也许你用了平整滤波这样的“确定”,也行,因为这里没必要划分清楚终始 ...



      可能你还没真正理解其含义。。。一个变量可以查表 问题是PWM也是个变量 两个不同的变量怎么查表  
              比如你说的用A/D值建立一个表格 采集A/D值后查表就是我要的电流    那我问请你 A/D查表返回带参数是120,请问这个120在PWM=50% 和PWM=100%时都是一个有效参考值吗?

[ 本帖最后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7 12:10 编辑 ]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7 11:41
原帖由 ICQ 于 2008-1-7 11:36 发表
讨论问题。没有一个定义。也不知道都在说的什么?好象在讨论软件编程。

  

     请问ICQ 兄,有方法实现我提出的运算吗
作者: ICQ    时间: 2008-1-7 12:01
因为。管子可以通过电流的平均值和极大值是不一样的。极大值可以大大的大于平均指。因为极大值一般都是短时间出现的。
所以,看资料。外国研究的电动火车。汽车。都是有2 个限流。一个极大(逐波)。一个平均。
所以,必须搞清楚。人门为什么提出逐波限流。才能搞 好我们的控制。
看啦 上面的讨论。我们还没有弄明白。你们可都是我们国家的搞这行的专家啦。要多看看外国资料,有好处。
至于如何实现。一般是靠硬件来解决。因为速度快。。软件吗。现在的计算机速度还不行。什么查表。什么运数。都不理想。因为一个小小的单片机。还要干别的很多事情的。
至于 平均值的限流。大家已经做的很好。
逐波限流。是一个处于研发阶段的题目。还没有很成熟。尤其在我国。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7 13:35
原帖由 ICQ 于 2008-1-7 11:24 发表
逐波电流:是为了防止电流极大值。损坏管子。因为早期的限流都是在电流采样电阻上取得的电压经过滤波电路以后。已经是平均值。这样的话。就有可以看起来 电流是10A 。没有超过限流值。如:12A。
但是。电流的极大值有可能已经达到20A 。

所以。后来才提出逐波限流。就是不能叫电流在任何时间。超过一个设定的数值。以保管子安全。
把 上面的定义弄清楚,,再讨论吧。


ICQ,这位嘲笑我不懂电子的、但“很了解”我的有指向的人,你若还有一点点的能力,你可以从一楼开始逐帖解释,不要一上来就说“把 上面的定义弄清楚,,再讨论”,似乎只有你最清楚,别人不但不懂,而且满篇的都是在胡扯,把这个“逐波限流”搞成了编程方法。

另外,你的这段“逐波电流”的解释,还是取自于本帖中的内容吧?就算不是,你也没必要重复一次,并以此来证明别人都不懂就你最清楚。因为本帖中已经阐述了其含义。不仅别人,本人也说过。

你要是有点“能力“,就试试从一楼开始回答问题,看你还能不能绕着“逐波限流”来回答,而不要跑题!

到时候不要人家的问题是平均电流,而你却来个瞬时电流,那就牛头不对马嘴,惹笑了。

另外给你纠正个错误:不要用极大值来表述到“逐波电流”中,而要改用瞬时值,或者你指定的“较大瞬时值”,因为我估计你这辈子都不能理解什么叫极大值,也估计你没办法找到这个极大值。

你是冒充“京州小妹”的那个王八蛋吧???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7 13:41
我曾经以为 ICQ 是 jcq 的马甲。不过 jcq 并没有释疑。

但我现在不用怀疑,ICQ一定也是“京州小妹”的马甲,但“京州小妹“也是个马甲。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7 13:44
请大家共同学习,不要相互攻击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7 13:57
ICQ,我告诉你,你这些天在论坛上发表的东东,在我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而且还很好笑。你想出的那些东东,什么价廉物美、简单实用。。。我只须用一片几元钱的单片机就能完成任务,功能还强大,并有集中控制的接口能力。不知道什么才是价廉物美?

多说我也没兴趣,多说你也不懂,现代科技是个系统科技,不掌握系统概念、相关学科,连本学科都会吃不透!我又多说了,估计你就吃不透什么是系统。本就不想搭理你,你硬要凑上来。
作者: ICQ    时间: 2008-1-7 14:30
请不要殃及别人。还的谈技术好。我说的可能是不对的。我不说啦行吧,你坚持你的论点吧。我就不信  这里没有明白人来说明白。
这里文风不好。
88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7 18:01
所有有兴趣的人,包括反对者、敌人都可以来参加讨论,这个论坛是公开的,理字当头。就算没有人来“旁证”谁对谁错都无所谓,因为各人的层次天差地别。一来论坛的目的是相互讨论,把不知道的事情提出来,把知道的事情回出来,想得到帮助的得到帮助,想得到灵感的得到灵感,乐于助人的也得到快乐;二来本人也不属于喜功之人,我的级别荣誉在我这个层次已经不能再上了,不需要在其他地方得到额外的荣誉,目前只有钱才能真正令我有兴趣。人无完人,学无止境,所以我还在学习中。
要是有人不讲技术之道理,打压攻击,自然我也不会客气。
如果我在某些技术论点上出了错,也允许别人来嘲笑我,因为这是对我的鞭策。当然也同样允许我嘲笑你们的错误。
作者: zwmcu    时间: 2008-1-7 19:44
电流采样,控制器的灵魂.限流技术必须重视!
逐波限流技术,会者不难,难者用心去学也不难,准确迅速是根本,求面积再查表决定平均电流能适合楼主所提的要求并且计算简单,有心人一点就通,无须多言!
作者: yjz    时间: 2008-1-7 19:44
原帖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1-5 15:31 发表
但电流表格只能查出固定的值, 比如我设置限制电流15A就可以查表,但是我要根据电流的线性值来调整换相补偿就不能通过表格来查取了,不知道说的明白否?就是我要根据1A~15A电流线性的变化来调整换相的补偿处理

你可以观察一下市场上所能见到的控制器产品中的换相电流补偿波形,其电流补偿基准值几乎都是取的即时值,根据我实际测量结果发现测试品中只有晶汇控制器是做的平均值,当然,我们单位的产品也是采用了平均值算法.

用不带硬件乘法器的MCU去超越市场主流水平,困难多多,不容易啊.
作者: jcq    时间: 2008-1-7 22:40
原帖由 sheji 于 2008-1-7 13:41 发表
我曾经以为 ICQ 是 jcq 的马甲。不过 jcq 并没有释疑。

但我现在不用怀疑,ICQ一定也是“京州小妹”的马甲,但“京州小妹“也是个马甲。

sheji兄,本人一身皮毛,非水陆两栖,没有马甲!
物以类聚,这里是伪技术论坛!没有电机专业人才,没有电池专业人才,没有电力拖动专业人才,没有机械与金属材料专业人才!等等。只有拆东墙补西墙家电维修师傅,只有几个造车人以经济目的忽悠修车人,看看精华贴就一目了然了!修电池的目的是为了卖修复器,就像根治糖尿病治疗仪一样神话!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可见一斑!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7 23:43
呵呵,两位最有发言权的一线人员来了,,,
你们说的都很客观。
电动车控制器的灵魂,电流采样与处理,是可以这么说。本人非一线人员,也不专攻控制器,在编程技巧方面自觉还很弱。但只要工业设计中确定了的方案,硬着头皮也是必须搞出来的,不求优化,但求能用、可靠。往往为了实现目标,用多个单片机来做同一个任务几乎成了一种习惯。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只要子方案框架没问题,那实际通过率几乎100%,而子框架几乎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种做法不太适合于国内的“抠门”产品。我一直认为产品的灵魂是工业设计,方案的灵魂是集思广益,实施的灵魂就是技巧的量化。只有三魂的统一,产品才能有保障,也才能进退自如,立产品、公司、自己于不败之地。
就说了个灵魂问题,觉得扯远了,,,
带硬运算部件的单片机自是首选,但缺点是性价比不高,主要体现在器件源的通用性上,产品更新、换代、系列化上很容易出现性价比问题,扩大了就会影响到企业。唾手可得的器件源意味着质量有保障、价格空间大、生命期长以及不可忽视的技术支持。在这方面往往“以软克硬”收效显著。
软的方法属实施的方法,技巧就成了灵魂。技巧越多、越高超,结果就会越可靠、越理想。对一个特定的人来说,好似写小说,也得有灵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准,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写出好的方案来的。所以说困难多多,不容易啊。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1-7 23:48
原帖由 jcq 于 2008-1-7 22:40 发表

sheji兄,本人一身皮毛,非水陆两栖,没有马甲!
物以类聚,这里是伪技术论坛!没有电机专业人才,没有电池专业人才,没有电力拖动专业人才,没有机械与金属材料专业人才!等等。只有拆东墙补西墙家电维修师 ...


呵呵,语气不像,何况那个马甲也远没有你的多专科水平,绝不会是你的马甲。也许想用“i”混淆于“j”吧,这是当时的第一感觉,显被误导。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1-9 12:36
怎么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得到众高手的评论兄弟启发不小 但细看问题还未解决,这样吧,我们华山论剑,看看谁能帮我用查表方式导出下面值
        t1
   ------------*A/D值  =I    t1 A/D值是变量t1=0~255   A/D值=0~255     用查表求I   
     T=255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2-17 19:26
再顶上来
作者: toluoxin    时间: 2008-2-18 21:59
标题: 回复 #79 蘰踄繧鍴 的帖子
A/D采样是取自于分流电阻上的电压,因此很显然流过的电流应该是电压值除以该阻值.这是个线性模形.所以采样的AD值与电流值线性对应.那么与PWM脉宽有什么相干?
作者: 电动王王    时间: 2008-2-22 12:41
toluoxin兄:好久未到论坛来了吧?
作者: toluoxin    时间: 2008-2-22 21:15
标题: 回复 #81 电动王王 的帖子
呵呵,我也常来只是很少发贴了.
作者: 蘰踄繧鍴    时间: 2008-3-21 00:00
原帖由 toluoxin 于 2008-2-18 21:59 发表
A/D采样是取自于分流电阻上的电压,因此很显然流过的电流应该是电压值除以该阻值.这是个线性模形.所以采样的AD值与电流值线性对应.那么与PWM脉宽有什么相干?


     我不是讨论A/D采样的问题,请你重头至尾把问题搞明白再来讨论

[ 本帖最后由 蘰踄繧鍴 于 2008-3-21 00:02 编辑 ]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08-7-26 08:49
原帖由 yjz 于 2008-1-7 19:44 发表

你可以观察一下市场上所能见到的控制器产品中的换相电流补偿波形,其电流补偿基准值几乎都是取的即时值,根据我实际测量结果发现测试品中只有晶汇控制器是做的平均值,当然,我们单位的产品也是采用了平均值算法. ...



晶汇之所以做的是平均值,原因是这样的,24423的ADC模块不适合采样峰值电流,用比较器模块来做换向电流补偿的话太麻烦。
不过换用533的话,则SAR8采瞬时电流没有任何问题了。
用423做均值限流时,选用某种合适的ADC模块可以实现低通的效果,这样的话,均值限流没有问题了。
至于峰值限流,比较器可以做到逐周限流。

在这里提到软件逐周限流,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有空时,我会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来支持我的观点。

从yjz发的电流补偿波形来看,前一个换向的补偿做得很不好,补偿后的电流应该和补偿前的峰值电流越接近,效果越佳。
作者: yjz    时间: 2008-7-26 09:56
这么老的帖也翻出来了?

与水滴石穿网友交流一下:

如果能采样到平均值逆向推出峰值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这里我认为晶汇电流补偿做平均值是有它的道理的,虽然以平均值为基准的电流补偿不如峰值来得简便,但它理论上能适合所有电机,而以峰值为基准的电流补偿是有局限的.不知水滴石穿网友发没发现这点?

软件逐周限流成功与否关健在于处理速度,如果流程合理是可以做到的.

我发的电流补偿波形前一个换向电流补偿是关掉的,后一个是常见的峰值基准类型的电流补偿波形.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08-7-28 20:14
标题: yjz的观点有道理
我个人认为,对于24423来说,晶汇所使用的ADC并非SAR6,而是另一个ADC,这个ADC采样的结果是平均电流,速度比较慢(100us级别),这个速度用于均值限流和补偿则没有问题。

他之所以不采用峰值限流,我个人以为:最适合采样峰值的ADC模块是SAR6,其次就是delta-sigmal8,但是二者均有弊端,并且再增加额外的模块必然占用资源,并使得电流补偿过程繁琐。
晶汇也是普通的公司,只不过他发展比较良性,财务比较健康而已,从芯片商那里得到的支持较多。和普通的开发人员一样,他的软件设计者,不可能每一个方面都比我们做得好,事实就是这样的。

至于均值电流补偿比峰值补偿适应性更好,我个人持相反观点。设想:如果换向时,电流波形同换向前一样,没有过渡段,那么声音一定好的不得了。要做均值电流补偿,如果要得到你发的曲线后面部分一样的效果,会不会出现如下的问题呢?
比如,峰值电流为50A,占空比为50%,均值为25A,补偿时,占空比全开,采样到均值电流25A时退出补偿,那么因为此时占空比是100%的,则将在峰值电流的1/2处就退出补偿,此时效果肯定差。 当然,也许你的补偿曲线或者补偿算法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可以说,峰值电流补偿适应性更好,更好操作。

下面简单地拍一下软件逐周限流的屁股:
当峰值电流超过40A时,软件关掉PWM模块,低于40A或者低于一个滞环值时,使能PWM模块。8位MCU不便过于频繁地做这样的判断处理(中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但判断处理频率不快的话,又会带来电流不连续的问题。
而且不论如何,mos管的开关次数将要增加,开关损耗增加。
如果这个40A的峰值并非因为短路引起的,而是负载等效电阻小而引起,那么其时间常数是ms级别的,用64us周期去逐周限流有必要吗?
而且,工作正常的情况下,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最大的峰值?在电机停止时。有人会说如果电机在高速运行中,突然停止,那么逐周限流就可能发挥“威力”了。这样说的同志,没有考虑到运动力学,要想让一个高速运转的电机在1ms里(且不说64us)停下来,需要多大的加速度?
且不说磁钢,然后计算一下轴承的轴向和径向载荷,选用SKF的轴承来计算,看有没有能过得关的?然后校核一下电机轴的机械参数,看行不行?
呵呵,yjz同志的逐周限流,说轻一点,恐怕大多数是个摆设和拖累。
如果是短路的话,每64us甚至每32us做检测,也是来不及的,还是靠硬件。
MOS管的峰值电流最大允许多少?上百A(75管是320A)。这个40A的,甚至50A的逐周限流有什么用处?

如果某人敢说要逐周限制均值电流,则更加要被我拍得得稀巴烂。

结论:我目前觉得,在电动车上的软件逐周限流,不论峰值还是均值限流,都是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8位MCU资源有限,为何不让他既轻松又简单地工作?

有不同的意见请大家指点或者批评我,我这人说话比较直接,放肆的地方,请多多包涵。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 本帖最后由 水滴石穿 于 2008-7-28 20:42 编辑 ]
作者: zwmcu    时间: 2008-7-28 21:13
水滴石穿有好好测试晶汇的限流没有?还是靠猜测的?
作者: yjz    时间: 2008-7-28 22:07
水滴石穿网友应该是做Cypress方案的高手,说不定我们俩还认识^_^

说说与水滴石穿网友相左的观点:

1.均值电流补偿并非因为pwm全开而只需补偿至峰值的1/2,你观察一下补偿区的波形就不难明白了.

2.逐周限流不一定非得关pwm,关不关pwm与电流上升速率有关,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改变占空比来调节电流更为合适.

3.逐周限流也不是摆设,它在处理因霍尔故障或电机局部短路造成的电流异常是十分有效的.

4,逐周限流既可以是峰值型的也可以是平均值型的,或两者兼有之.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08-7-29 19:39
标题: 感谢各位大侠回复和大家的关注
均值限流,我没下力气去研究这个,所以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指点和包涵。

至于逐周限流,看来,我真有必要抽空写文章细说一下。先简单补充一下:

逐周限流干什么用?
yjz的观点是:

1 必要时关PWM输出:
  这个弊端,我在上贴中已经说明,用64us的周期去关是亡羊补牢,还补不住。

2 不关占空比,减小脉宽
2.1 均值限流
这样做的话,我会专门写帖子把它屁股拍肿的,用到着吗?也许有些人用了电流环pid来做,结果导致duty变化过于剧烈,于是不得已而再加个逐周均值限流,呵呵。

2.2 峰值限流
说起来,这个还有一点点用处。
什么用处呢,当350w控制器配500w电机时,有些用处,比如在PIC16F72上,用不用每个周期都做呢,也不必,256us足矣,为什么?时间常数,500w的电机,虽然电感小了,但时间常数大多数在ms级别,256us的峰值限流就可以使得电流始终达不到最大峰值。加500w的电机就算到最大峰值又如何?只要不是短路,500w电机等效电阻不会比350w电机小一个数量级,峰值增加不了多少,过流比较器反转都到不了,怕啥?

一句话,老老实实做好均值限流,峰值限流(过流),由硬件来做,软件做不来也没有必要。就说晶汇的,当峰值电流超过50A,硬件比较器禁止PWM模块,关掉PWM,电流降低之后,在下一个pwm周期开始的时候又打开PWM。管子差一些,50A没关系吧?

我算不上高手,但对各个方案都有过一点了解,不过大多数方案是浅尝辄止,所以一管之见,谬误之处,还望行家斧正。

我之所以这样提出讨论,并非针对谁,我只是希望这个行业,健康良性发展,软件、硬件多从可靠性上做文章,从用户的角度着想,引导消费者心理,不要底气不足,弄些概念来忽悠外行人,最终会害了这个行业,也害了自己。
作者: yjz    时间: 2008-7-29 21:55
有几个观点再与水滴石穿网友商確:
1.关PWM输出究竟靠硬件来实行还是由软件来实施
只要把握住非迫不得巳尽量不要打断程序正常运行的原则,我认为即使两者同时具备也并不矛盾.在这方面方案设计者也往往是这么做的,把由硬件实施的保护参数定在器件的极限参数附近.因为硬件保护是器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既希望它安全可靠又不想见到它动作过于频繁.
而用软件来在这方面就没有这个顾虑,它完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保护参数也往往定在比正常运行的上限稍高一点就行了.

2.均值限流
有人以为因为电机线圈的时间常数在ms级就不必对平均值作过快的调节,这是错误的.
我们在进行换相电流补偿时往往在1ms时间以内就可以把一相电流从零增加到额定值,其时间跨度也就十几个pwm周期而已.电机正常工作时不会允许电流有这么大的剧烈变动,为了使电机工作电流稳定,逐周限流是一个好的方法之一.即使你真正做到了逐周限流,其使电流稳定的动作周期也将占用2个pwm或以上周期.

3.峰值限流
说峰值限流其实应该称之为峰值斩波或峰值断流,因为峰值电流其实不是由你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pwm占空比来进行限制的,峰值电流只决定于电源电压和负载.对峰值进行保护我们只能选择关断pwm这一条途径.
作者: zwmcu    时间: 2008-7-29 22:03
从76楼水滴石穿的一番话看来,我断定他并没有仔细测过晶汇的控制器!我前面的怀疑是对的!
作者: yjz    时间: 2008-7-29 22:14
说到电动车控制器行业中存在的谬误之处,我认为水滴石穿网友应该关注一下“同步整流”这个行业中最大的忽悠内行及外行人的“概念”.
一个理论上那么完美的概念实际中怎么会那样不济?一个时间常数在ms级别的电机绕组又怎么可能在数百ns内泄放完大部分的能量?
作者: yjz    时间: 2008-7-29 22:55
原帖由 zwmcu 于 2008-7-29 22:03 发表
从76楼水滴石穿的一番话看来,我断定他并没有仔细测过晶汇的控制器!我前面的怀疑是对的!

呵呵,水滴石穿网友应该是控制器行业中的一位前辈,研究过pic和cypress.
作者: ckks    时间: 2008-7-30 10:33
紫威单片机 对于这个言论不多 是高手啊。
作者: zwmcu    时间: 2008-7-31 06:30
原帖由 yjz 于 2008-7-29 22:55 发表

呵呵,水滴石穿网友应该是控制器行业中的一位前辈,研究过pic和cypress.

那可能就是故意误导观众来的^_^ ~~~
作者: ckks    时间: 2008-8-2 13:53
不是的 他也是开发控制器的高手 正如方正兄说的




欢迎光临 电动车论坛 (http://ev5s.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