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论坛

标题: 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放在冰箱里哪个先结冰? [打印本页]

作者: 阿峰哥    时间: 2008-6-28 00:14
标题: 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放在冰箱里哪个先结冰?
已经是 个老问题了,主要是想以此重新唤起国人全民崇尚科学的热情。。。。。
作者: qjg1954    时间: 2008-6-28 10:25
一杯冷水先结冰.因为冷水温度已在接近0度了。
作者: wen    时间: 2008-6-28 11:08
呵呵,要看水温……
作者: 老房    时间: 2008-6-28 12:52
如果同时放在冰箱里应该是差不许多的时间。一会作个试验看看。
作者: zmg666666    时间: 2008-6-28 13:16
大一杯,小一杯?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8-6-28 13:54
如果同质量的水,放置位置相同,同时结冰。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8 19:24
同样大小 杯一样的地方.还是开水慢.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8-6-28 19:50
校长喝高了,嘿嘿。
简单告诉你,把一个活人和一个死人同时放火化炉里,谁先成骨灰?怎么都这么笨哪!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08-6-28 20:06
同时结冰,开水会让冰箱温度升高
作者: 林冬雨    时间: 2008-6-28 20:27
wen版主说的有道理,开水的温度很重要,是热开水还是凉白开?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8-6-28 20:33
原帖由 清风明月 于 2008-6-28 20:06 发表
同时结冰,开水会让冰箱温度升高

对,正确。100分。被哈佛录取。
还有老房也差不多。98分。被剑桥录取。
嘿嘿。

[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 于 2008-6-28 20:41 编辑 ]
作者: 老房    时间: 2008-6-28 20:35
脑筋急转弯
作者: 高一点点    时间: 2008-6-28 20:41
呵呵,假设低温水是0.001℃,高温水是100℃,放在冰箱里,你说呢?有一点间距,那么当然0.001的先结冰了
是冰箱内温度降低了高温度水,不是高温度水升高了低温
作者: 高一点点    时间: 2008-6-28 20:44
一个休闲的人和一个剧烈运动的运动员一起走进空调房间,那一个先觉得冷,难道说一起冷???
不可能剧烈运动的运动员可以改变室温吧。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08-6-28 20:51
无论休闲的人还是能剧烈运动的运动员体温都是37度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8-6-28 20:55
标题: 不同答案在这里看
开水.

如果向你提问:“同样多的开水和冷水一同放进冰箱里,哪个先结冰?”,你很可能带着讥笑回答:“当然是冷水了!”错啦!

1. 姆潘巴的物理问题
坦桑尼亚的马干巴中学三年级曾有一位名叫姆潘巴的学生,在学校他经常与同学一起做冰淇淋吃。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先把生牛奶煮沸,加入糖,等冷却后再倒入冰格中,然后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冷冻。因为学校里的同学很多,所以冷冻室放冰格的位置一直供不应求。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当姆潘巴来做冰淇淋时,冰箱冷冻室内放冰格的空位已经所剩无几了。一位同学为了抢在他前面,竟把生牛奶加糖后立即抢先放在冰格中送进了冰箱的冷冻室。而姆潘巴只好急急忙忙把牛奶煮沸,放入糖,等不得冷却,立即把滚烫的牛奶倒入冰格,送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奇迹发生了,过了一个半小时后,姆潘巴发现他的热牛奶已经冻结了,而其他同的冷牛奶却还是粘稠的液体,并没有结冰,这个现象使姆潘巴惊愕不已!

2. 嘲笑和回答
姆潘巴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教物理老师:为什么热牛奶反而比冷牛奶先冻结?老师的回答是:“你一定弄错了,这样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姆潘巴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牢牢地记下了这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常陷入深思之中……

姆潘巴后来升入了伊林加的姆克瓦高中,他并没有忘记这个问题,又向高中的物理老师请教:“为什么热牛奶和冷牛奶同时放进冰箱,热牛奶先冻结?”他没想到老师却这样嘲笑说:“我所能给你的回答是:你肯定错了。”当他继续提出疑问与老师辩论时,老师又讥讽他:“这是姆潘巴的物理问题。”姆潘巴想不通,不满意,但又不敢顶撞教师。
3. 博士的答卷
终于,一个极好的机会来到了,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访问姆克瓦高中。奥斯玻恩博士给学生作完了学术报告,接下去是回答同学的问题。姆潘巴经过充分的酝酿,鼓足勇气向他提出了那个多年思虑的问题:

如果你取两个相似的容器,放入等容积的水,一个处于35℃,另一个处于100℃,把它们同时放进冰箱,100℃的水先结冰,为什么?

奥斯玻恩博士在小姆潘巴面前接到了一份严肃认真的“考卷”,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到这个不同寻常的现象。感到为难和迷惑的博士并不掩饰什么,而是实事求是地回答道:“这个,我不知道,不过我保证在我回到达累斯萨拉姆之后亲自做这个实验。”回去后,他立即和他的助手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证明,姆潘巴说的那个现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实!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九六九年,由姆潘巴和奥斯玻恩两人撰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在英国《物理教师》杂志上,文章对“姆潘巴的物理问题”做了详细的实验记录,并对问题的原因作了第一次尝试性的解释。

他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用品是直径4.5厘米,容积100毫升的硼硅酸玻璃烧杯,内放70毫升沸腾过的各种不同温度的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冷却主要取决于液体表面;

冷却速率决定于液体表面的温度而不是它整体的平均温度;

液体内部的对流使液面温度维持得比体内温度高(假定温度高于4℃);

即使两杯液体冷却到相同的平均温度,原来热的系统其热量仍要比原来冷的系统损失得多;

液体在冻结之前必然经过一系列的过渡温度,所以用单一的温度来描述系统的状态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取决于初始条件的温度梯度。

奥斯玻恩博士虽然没有最终解决姆潘巴的物理问题,但面对科学和事实,他给了小姆潘巴和我们一份科学求实的答卷。
问题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后来许多人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人们发现,这个看来似乎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要比我们的设想复杂得多,它不但涉及到物理上的原因,而且还涉及到作为结晶中心的微生物的作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多变量问题”。

(1). 物理原因

从物理方面来说,致冷有四种并存的机制:辐射、传导、汽化、对流。通过实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引起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原因主要是传导、汽化、对流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效果。如果把热水和冷水结冰的过程叙述出来并分析其原因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盛有初温4℃冷水的杯,结冰要很长时间,因为水和玻璃都是热传导不良的材料,液体内部的热量很难依靠传导而有效地传递到表面。杯子里的水由于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集结在表面。所以水在表面处最先结冰,其次是向底部和四周延伸,进而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冰壳”。这时,内层的水与外界的空气隔绝,只能依靠传导和辐射来散热,所以冷却的速率很小,阻止或延缓了内层水温继续下降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要膨胀,已经形成的“冰壳”也对进一步结冰起着某种约束或抑制作用。

盛有初温100℃热水的杯,冷冻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看到的现象是表面的冰层总不能连成冰盖,看不到“冰壳”形成的现象,只是沿冰水的界面向液体内生长出针状的冰晶(在初温低于12℃时,看不到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冰晶由细变粗,这是因为初温高的热水,上层水冷却后密度变大向下流动,形成了液体内部的对流,使水分子围绕着各自的“结晶中心”结成冰。初温越高,这种对流越剧烈,能量的损耗也越大,正是这种对流,使上层的水不易结成冰盖。由于热传递和相变潜热,在单位时间内的内能损耗较大,冷却速率较大。当水面温度降到0℃以下并有足够的低温时,水面就开始出现冰晶。初温较高的水,生长冰晶的速度较大,这是由于冰盖未形成和对流剧烈的缘故,最后可以观察到冰盖还是形成了,冷却速率变小了一些,但由于水内部冰晶已经生长而且粗大,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冰晶的生长速率与单位表面能成正比,所以生长速度仍然要比初温低的水快得多。

(2). 生物原因

同雨滴的形成需要“凝结核”一样,水要结成冰,需要水中有许许多多的“结晶中心”。生物实验发现,水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结晶中心。某些微生物在热水(水温在100℃以下一点)中繁殖比冷水中快,这样一来,热水中的“结晶中心”就要比冷水中的“结晶中心”多得多,加速了热水结冰的协同作用:

围绕“结晶中心”生长出子晶,子晶是外延结晶的晶核。对流又使各种取向的分子流过子晶,依靠晶体表面的分子力,抓住合适取向的水分子,外延生长出分子作有序排列的许多晶粒,悬浮在水中。结晶释放的能量则通过对流放出,而各相邻的冰粒又连结成冰,直到水全部冻结为止。

以上是科学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提出的一些解释。但要真正解开“姆潘巴问题”的谜,对其做出全面定量而令人满意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现在有的学者提出用高锰酸钾作液体示踪剂,用双层通电玻璃观察窗来进一步观察,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或许揭开这个历时二十多年奥秘的人将是你。

热的那杯会先结冰.
从物理学角度看,致冷有四种并存的机制:辐射、传导、汽化、对流,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引起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原因主要是传导、汽化、对流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玻璃杯内盛有4℃冷水结冰时,因为水和玻璃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液体内部的热量很难靠传导传递到表面,杯中水由于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集结在表面,所以在水表面处最先结冰,其次是底部和四周,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冰壳”。这时内层的水便与空气隔绝,只能靠传导和辐射来散热,冷却得很慢,另外,这个“冰壳”对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起了“抑制”作用,这也延缓了内部结冰的速率。而盛有100℃热水那一杯冷冻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看到的现象是表面的冰层总不能连成冰盖,看不到“冰壳”,看到的却是沿冰水界面向液体内生长出针状冰晶(在初温低于12℃时看不到此现象),且逐渐变粗,这是因为初温度的热水,上层水冷却密度变大向下流动,形成液体内部对流,使水分子围绕各自的结晶中心结成冰,初温越高,这种对流越激烈,能量损耗也越大,冷却的速率也越快,尽管最后“冰盖”还是形成了,冷却速率变小,但由于水内冰晶已经生长且粗大,具有较大的表面能,所以冰晶生长的速率仍然比初温低的水快得多。

从生物作用方面看,水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水得以结冰的“结晶中心”。而某些微生物在热水(100℃以下)中繁殖比冷水中快,这一来,热水中的“结晶中心”比冷水中多得多,从而加速了热水结冰的协同作用

冷水先结冰

同质同量同外部温度环境的情况下,姆潘巴现象不会出现,不可能热的液体先结冰。
此外,课题组还分析了姆潘巴现象之所以产生的3种可能情况:
冰箱温度并不均匀,如果姆潘巴将其冰盒正巧放在冷却管附近,甚至与冷却管相接触,完全有可能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
如果姆潘巴不喜欢吃甜,在冰淇淋中少放了糖,或者因为匆忙没来得及搅拌、糖粒沉在盒底形成固体,实验证明可先结冰;
姆潘巴自制的冰淇淋中不仅牛奶加糖,还加入了淀粉类物质,在其少放糖、少放牛奶时会先结冰。
质量、比热,温度差,能量守恒。简单一点的条件,相信中学生都该会了。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8 20:57
同时放2个杯.在一个冰箱里面.开水能先??///我才不信
作者: 高一点点    时间: 2008-6-28 21:02
标题: 回复 #15 清风明月 的帖子
体温不是感知和皮肤温度
作者: 高一点点    时间: 2008-6-28 21:04
原帖由 1老头 于 2008-6-28 20:57 发表
同时放2个杯.在一个冰箱里面.开水能先??///我才不信

说的对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8 21:17
上面文章说的对  是因为有奶的杯和水杯里面的东西不一样.结冰点不同.

大家要是明白:为什么 冻梨放在0度以上的水里面.一会.梨的表面一层冰.梨里面化啦..可以吃啦...的原因.那你就很懂啦,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8 21:38
难道没有明白的吗?为什么不说话?
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大家不明白可以理解.那再来个简单的.
为什么 冬天马路洒盐??//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08-6-28 21:41
各种物质冰点不同,盐水的冰点比水低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8 21:43
也没有人回答呀...
那再来个复杂的吧,,反正也没有人能答.
知道什么是盐湖吗?是什么道理吗?

也就是说;世界 好多地方的湖水.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水下几米的水很热.现在人们在人工制造盐湖.生产热水..发电,,等 用处.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8 21:45
原帖由 清风明月 于 2008-6-28 21:41 发表
各种物质冰点不同,盐水的冰点比水低

请风已经获得#明白人#称号
作者: cf100    时间: 2008-6-29 09:16
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才能进行比较。
比如开水80度,冷水20度,80度降到20度用时T,当T为负值时,开水才会比冷水先结冰。
如果往水中加入“口水”,那就要浪费大家不少口水了。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13:21
冬天马路撒盐可以降低水的熔点(严格的讲混合物没有熔点的概念),一般的经验是降低到-5℃(要视盐的用量而定)。我住南方,不清楚撒的是不是氯化钠。如果是的话,再告诉大家一件多数人不知道的——盐和冰混合可以降低温度,事实上撒盐后马路表面的温度还会降低。不信你可以在家试试,往冰里加食盐看看温度会不会下降。
盐湖表面的水即使温度下降也不下沉(密度不够),下层的盐水因为比重大不能上浮,所以热量不会向空气中散失。这样,含盐分多的咸水湖被太阳晒久了,湖底的温度就会越来越高。(简单的讲就是形成不了对流)。
至于热水先结冰的问题,没有实验过)(这个实验太麻烦了),但已有报道表明是事实,且与环境温度,冷热水温差,容器类型,是否加盖,甚至所用水的种类等等有关。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13:29
就就等你呢.物理学家.
回答梨的问题呀...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13:51
没吃过这个东东 ,还不知道有这种吃法,只知道水果放冰箱容易坏。
分析一下,放开水里肯定不会如提描述,给定条件是接近冰点的水,那么解释就只有一个,梨里的水含糖,降低了冰点。
再补充一下,以上可以理解为整个梨的冰点低于0℃,梨对其表面的水降温,所以外壳会形成冰壳。
家里还剩个烂苹果,刚扔冰箱里。
老爷子给我讲讲电器损坏的原理。不,还是换成:集成电路在正常使用下为什么会损坏。我知道你一定会讲电流的铝迁移现象,那么如果是用铜连接工艺的集成电路呢?

[ 本帖最后由 a8427116 于 2008-6-29 14:13 编辑 ]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14:44
你已经得到.#聪明人#称号!
东北.吃冻梨是经常的,很好吃.都是这方法.水的温度一般也就10度左右.凡是混合物.盐水,,糖水.结冰点都低于0度.所以梨化啦.周围的水降温度啦.结冰啦.
至于IC坏的原因.太多原因啦.我是弄不明白的.我就知道别加高电压.输出不要短路.空脚接地或者5v..再坏的话..就得换新的啦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15:04
原帖由 1老头 于 2008-6-29 14:44 发表
你已经得到.#聪明人#称号!
东北.吃冻梨是经常的,很好吃.都是这方法.水的温度一般也就10度左右.凡是混合物.盐水,,糖水.结冰点都低于0度.所以梨化啦.周围的水降温度啦.结冰啦.
至 ...

有奖金吗?奖品也行啊!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15:31
奖金有的.-10000万元.赶快寄来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15:36
老大!这个数字是多少啊?有这么标的吗?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8-6-29 18:44
口水真多呀!各位啥不用自家的冰箱试试?我试去了,条件,两个一样的一次性纸杯,半杯水,不加盖,一杯从饮水机的冷边取温度大约30,一杯从热边取温度大约95,放海尔冰箱的冷冻箱,两杯不靠近,两杯把冰箱分割成三等分,在冰箱的中线上不靠近冷管。每20分钟看一次。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19:38
我告诉你结果吧!热水先结冰。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19:54
大林 你已经得到$实验家$光荣称号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19:55
奖金11000万元.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19:55
-11000呀.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0:14
老爷子!怎么这也会错啊!少了个“万”啊!

大林子还没有结冰吗?

[ 本帖最后由 a8427116 于 2008-6-29 20:16 编辑 ]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0:19
不借冰,就算啦..不给啦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0:20
我说 大林呀...头年还能出来结果不?
作者: cf100    时间: 2008-6-29 20:37
大林冰箱没插电吧。这么长时间了。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0:41
这里有修冰箱的师傅吗?
作者: 钳工    时间: 2008-6-29 20:42
呵呵,都说了这是一个愚人节的骗局,当然是冷水先结冰啦!有人用布朗运动原理解释成功是热水先结冰,可是,呵呵,可能吗?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0:46
原帖由 钳工 于 2008-6-29 20:42 发表
呵呵,都说了这是一个愚人节的骗局,当然是冷水先结冰啦!有人用布朗运动原理解释成功是热水先结冰,可是,呵呵,可能吗?

不对,据我所知这个现象在高纬度地区是常识!
[attach]2278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a8427116 于 2008-6-29 20:54 编辑 ]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8-6-29 21:18
不好意思,正在烧水的时候,家人有事出去了,然后我只能去买菜做饭,然后当然是吃了,然后是陪小孩看2008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少年英雄颁奖晚会,现在正式开始试验,21点17放进去。大家等等,先看周老虎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1:24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08-6-29 21:29
1老头说周老虎是真的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1:40
假做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吗.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1:41
现在 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呀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8-6-29 22:18
按我估计是两杯水同时结冰,因为凭经验,温度高的东西热要传的快,温度低下来后就变慢了,在两杯水都结冰之前,他们的
温度会一样,会同时结冰!国外那个学生的牛奶先结冰应该和添加剂有关。对流和温度差有关,温差大对流大,散热快,温度下来后
对流也就减小;传导在我的冰箱里并不大,水和冰箱之间是纸,导热系数不大;辐射应该占主导的,但辐射和温差相关,温差大辐射也
大,温度下来后辐射也大大减小,下图我乱画的。
[attach]22789[/attach]

看来钳工是对的。
[attach]22790[/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大林子 于 2008-6-29 22:26 编辑 ]
作者: 110jing    时间: 2008-6-29 22:29
呵呵!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2:33
水老虎是假的吧??? :lol :lol :lol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8-6-29 22:39
注意,我在杯上有L和H字样,H的也结了一点,L的结的多一点,难道我家冰箱一边温度更低些?
[attach]22791[/attach]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2:46
L多结是得的呀..因为它是冷水吗。.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2:50
大林应该再将L盖好,方微波炉加热,再进冰箱,交换位置再试。还有,要全部结冰才行哦

[ 本帖最后由 a8427116 于 2008-6-29 22:54 编辑 ]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8-6-29 22:52
给小孩当冷饮都喝了,没空做交换的实验了。要1个小时。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2:55
你怎么保证两杯水的质量相同?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2:55
我的实验 已经开始22.50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2:58
大家坚持到12.00...可以知道结果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3:02
今天大家都爱做实验了啊!再给来个简单的:
    在一个玻璃杯里用竹木筷子搅拌干燥的砂糖。在黑暗中你会看到闪光!如果你用榔头敲冰糖的话,也可以看到闪光。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3:03
1老头有天平吗?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3:20
要那东西没用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3:22
我倒!那你怎么知道二杯水一样多啊?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29 23:22
我是眼睛一看..一切都清楚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29 23:26
:
谁借我根擀面杖!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8-6-29 23:48
哈哈。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6-30 00:59
看来今天大家的冰箱都有问题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30 01:01
冷水已经有一层冰1.00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30 01:07
热水才开始结冰.冷水已经很厚的冰
一切已经很清楚.大家可以休息睡觉啦,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8-6-30 08:54
老大爷家的冰箱特慢,我的一小时,你的要两小时20分呀! 是不是把温度调到最高了?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30 10:02
那东西买回来.我也没动呀/..也不知道调整哪呀..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08-6-30 11:44
1老头 的冰箱应该很省电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6-30 15:18
一月100多电 费
作者: 钳工    时间: 2008-6-30 20:52
呵呵,既然大家这么爱科学那就回答下例问题:夏天穿白色凉爽还是穿黑色凉爽呢?如果白色凉爽为什么非州人是黑皮肤?如果黑色吸热为什么北极熊是白色的?企鹅的黑白装科学在那?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6-30 23:31
哈哈,,,

哈哈,,,

哈哈哈哈,,,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6-30 23:37
告诉你们结果:

事实是存在的。但不是你们具有试验能力的这种“物质”水平,而且对水的状态以及冷藏设备有条件。

但不管怎么说,几乎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冷水先结冰,热水后结冰。就是说,热水先结冰有条件,仅仅是一个特例。拿特例当真理,聪明人也会变笨蛋。

记得好象是去年我在中央电视台科技论坛讨论过这个。
作者: 大林子    时间: 2008-6-30 23:45
在太阳下当然是白色凉爽了,还用说,黑人可能是因为黑色散热能力比白的快的原因吧,北极熊是因为伪装的需要,再说黑毛散热快,不合适。企鹅和熊猫的黑白装就不明白原因了。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6-30 23:50
原帖由 钳工 于 2008-6-30 20:52 发表
呵呵,既然大家这么爱科学那就回答下例问题:夏天穿白色凉爽还是穿黑色凉爽呢?如果白色凉爽为什么非州人是黑皮肤?如果黑色吸热为什么北极熊是白色的?企鹅的黑白装科学在那? 


我来回答:
1、夏天在太阳底下是穿白色凉爽,无阳光直射时是黑色凉爽。
2、你要去问非洲人。我要说是太阳晒的,你会说小孩怎么也是黑的?哈哈
3、同样你要去问北极熊。我要是说为了保温,你会说接受阳光的热量低。
4、企鹅的黑白装太科学啦,,,接受热量时黑色向阳,保温时黑色可以紧靠较热部位。没法反驳我。哈哈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7-1 02:47
原帖由 钳工 于 2008-6-30 20:52 发表
呵呵,既然大家这么爱科学那就回答下例问题:夏天穿白色凉爽还是穿黑色凉爽呢?如果白色凉爽为什么非州人是黑皮肤?如果黑色吸热为什么北极熊是白色的?企鹅的黑白装科学在那? 

老钳工只要知道以下二点就会明白了。
①白色物质辐射的能量少,吸收的也少,黑色反之。
②皮肤黑是因为黑色素多,它可以吸收紫外线。
其他我就不回答了,自己想(猜)吧!

顺便说一句不中听的:这里小孩子太多了,都不用大脑考虑的。

[ 本帖最后由 a8427116 于 2008-7-1 02:49 编辑 ]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7-1 02:58
原帖由 大林子 于 2008-6-30 23:45 发表
在太阳下当然是白色凉爽了,还用说,黑人可能是因为黑色散热能力比白的快的原因吧,北极熊是因为伪装的需要,再说黑毛散热快,不合适。企鹅和熊猫的黑白装就不明白原因了。

在太阳下未必是白色的凉爽!你们考虑问题都不仔细,都不考虑极端条件。沙漠民族还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呢!怎么解释?

[ 本帖最后由 a8427116 于 2008-7-1 03:01 编辑 ]
作者: walkman    时间: 2008-7-1 06:06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113026854.html
北极熊的毛是无色的空心管,阳光在其中折射了之后看起来才是白的,而且这种空心的毛防水隔热,因此北极熊才能生活在寒冷的极地.

而皮肤 是“黑色”的
从它的鼻子可以看出,黑色的皮肤可以吸热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727928.html
沙漠地区的人们如何找到水资源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管理是最重要的,但是人们如何保持住身体里的水分也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衣着和房屋这些文化方面的适应起着关键作用。衣服有助于阻挡阳光的直接照射,房屋也是如此。理想的衣服类型依据普遍的外在环境和人所负荷的体力工作量而定。休息或日常活动时,宽松的手工织物是最合适的,然而在做重活儿时,穿少一点或不穿衣服是最好的(Ingram 1977:100)。宽松的手工织物可以透气排汗并在皮肤和衣服之间提供一层隔热的空气。这就解释了在炎热的沙漠地区为什么阿拉伯式黑色长袍并不比白色的衣服差的原因。黑色长袍所吸收的热量在它能到达皮肤之前就因为长袍的宽松及空气的对流给散发掉了(Schdnick et al.:1980)。

要适应沙漠地区炎热的风,衣服尤其重要。这是沙漠地区的人们所面对的经常会发生的也是最大的困难之一(Leithard and Lind 1964)。热风使人更容易脱水,也因此更不容易抵御干热。如果热风来得特别突然,就很容易使人昏倒甚至死亡。中暑是在不能出汗时正常的热能交换系统出现停滞并随之引起的高烧现象。沙漠地区的人有时会出现可怕的猝死,这被认为可能是沙尘暴后严重脱水的结果(Briggs 1975:97)。另外,在炎热的沙漠里的热风之下,如果没有合适的衣物保护又在沙漠里快速行走也可能引起中暑和脱水。

Briggs指出,撒哈拉地区的人们在既定规则的指导之下选择合适的衣物。普通的衣物包括头巾头帽都是宽松的,全由轻便的物质做成。裤子长而宽松,脚踝处开口很小——仅仅够一只脚进出的宽度——就象一个封死了的很棒的绝缘空间。脚上穿的大多是鞋底很厚的凉鞋,为脚提供了全面的保护(Briggs 1975:122—127)。这种保护使地面辐射的热量不至于烫到脚。
作者: walkman    时间: 2008-7-1 06:16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8041202478.html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是千万年来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来的,即在世世代代中,把有利于种群繁衍的特性渐渐地通过遗传性保留下来,将不利的因素逐步淘汰.非洲临近赤道,阳光强烈,皮肤中的黑色素能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故在非州黑色肤种被保留并渐渐地成为遗传特性了.
作者: walkman    时间: 2008-7-1 06:20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12013201.html
在色彩学上,黑色和白色被称为“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协调,特别是在有积雪的地方,黑白两色容易和背景颜色协调,(雪地里没有积雪的地方在白雪的强烈对比下,颜色通常都较暗。)这样的体色便于隐蔽自己。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企鹅自然不必说,熊猫生活的地区有很多天数是有雪的,平时躲在竹林中,竹子的影子很容易在白色的皮毛上投下阴影,也有保护色的作用。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8-7-1 09:07
原帖由 walkman 于 2008-7-1 06:20 发表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12013201.html
在色彩学上,黑色和白色被称为“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协调,特别是在有积雪的地方,黑白两色容易和背景颜色协调,(雪地里没有积雪的地方在白雪的强烈对 ...


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

老祖宗总结出来多好的经验,哈哈。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7-1 09:36
北极熊的毛是无色的空心管,
相当于好多光纤一样.光通过它达到皮肤.
黑人的问题.不是谁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是他那部分的人是来至于黑色人种的天体..就是黑的..没有办法.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7-1 09:38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种的不同.是因为来至不同的天体.
人类不是猴变的...
作者: 钳工    时间: 2008-7-1 10:15
老钳也认为人不是猿猴变的,否则在现代环境下所有的猴子都最有条件变人!很喜欢本坛的科学芬围,科学普及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工作。本坛藏龙卧虎高人多多,只希望这些龙虎别像其它坛上的龙虎乐衷咬人。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8-7-1 11:18
据说地球上的人类是宇宙之父抛弃的垃圾,嘿嘿。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7-1 12:46
原帖由 老顽童 于 2008-7-1 11:18 发表
据说地球上的人类是宇宙之父抛弃的垃圾,嘿嘿。


这个“据说”一词用得很有讲究,哈哈。

不会有人来刨根问底,除非问的人啥基础都没有。

接着据说,地球上的人种是由几个不同上帝造的。又据说地球只是玩具中一小部分,人就像见过的最大的地球仪上的一只最小的蚂蚁。。。哈哈  玩具什么时候“没电池”了,忘了换,那也就停止转动了。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7-1 12:56
人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没有充分的经验,学过的理论也仅仅是理论,毫无实用价值。
没有充分的经验,也就缺乏对理论的谬误的判断、而将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盲目扩大。
没有充分的经验,也就容易使人浮躁,拿推测的理论来指责别人的想法、成果。

对某250有感。。。

[ 本帖最后由 sheji 于 2008-7-1 12:58 编辑 ]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7-1 13:56
原帖由 钳工 于 2008-7-1 10:15 发表
老钳也认为人不是猿猴变的,否则在现代环境下所有的猴子都最有条件变人!很喜欢本坛的科学芬围,科学普及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工作。本坛藏龙卧虎高人多多,只希望这些龙虎别像其它坛上的龙虎乐衷咬人。

这也教“科学芬围”!!!纯粹是“胡搅蛮缠”。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7-1 14:02
原帖由 sheji 于 2008-7-1 12:56 发表
人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没有充分的经验,学过的理论也仅仅是理论,毫无实用价值。
没有充分的经验,也就缺乏对理论的谬误的判断、而将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盲目扩大。
没有充分的经验,也就容易使人浮躁,拿推 ...

250就是250,你的理论只适用于亚里士多德和牛顿,老爱就是因为太相信这个了,才引入了“宇宙常数”,导致其犯下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现代科学早已经脱离了经验时代,是实践检验理论,不是理论检验实践!
作者: 钳工    时间: 2008-7-1 14:14
原帖由 a8427116 于 2008-7-1 13:56 发表

这也教“科学芬围”!!!纯粹是“胡搅蛮缠”。

   
       呵呵,学院派受不了了,那就再进一步暴露一下老钳的无知吧,老钳压根就不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进步是肯定的,但猴子永远不可能进化成人!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7-1 14:31
原帖由 钳工 于 2008-7-1 14:14 发表

   
       呵呵,学院派受不了了,那就再进一步暴露一下老钳的无知吧,老钳压根就不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进步是肯定的,但猴子永远不可能进化成人!

哈哈!同感、同感! 可老钳是否也注意到要推翻其的困难!尤其是在基因检测普及之后。我也对“进化论”感冒,但对这个不太有兴趣。我情愿去考虑矿物为什么会富集之类的问题。

再补充一句:有无数人想推翻相对论,谁成功了?不用说复杂的相对论(你能学好它,搞懂它就不错了),“不确定原理”简单吧!来吧!谁有本事推翻它!

[ 本帖最后由 a8427116 于 2008-7-1 14:40 编辑 ]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7-1 15:15
原帖由 a8427116 于 2008-7-1 14:02 发表

250就是250,你的理论只适用于亚里士多德和牛顿,老爱就是因为太相信这个了,才引入了“宇宙常数”,导致其犯下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现代科学早已经脱离了经验时代,是实践检验理论,不是理论检验实践!


还“早已经脱离了经验时代”,那又怎么能“是实践检验理论”呢?不知道实践和经验是个什么关系?难道随着“现代科学”连基本的交流词汇概念也变了?

你这个250,不愿意再和你讨论技术问题了。你一打出250,就已经显示了你不仅属于250,而且还不可能接受他方的理论和经验,三个字可以概括:嫩的很
作者: a8427116    时间: 2008-7-1 15:33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说法:

sheji :力是同时存在的(正负一对),如果标定了力,力就应该没有速度。

sheji :如同时间一样,虽然它的标定依据粒子速度,但一经标定就不再具有速度的意义。用相对论也奈何不了它。

sheji :世上本不存在这样巧合的事。
以人类目前掌握的知识来看,这个平衡也是不应该会持久的。不是远离就是靠近太阳。
什么爆炸不爆炸都是推测,推测所依靠的理论还都站不住脚呢,,,

研究可以,推测可以,但作为理论再去推测,那结果仍然是推测,目前看来毫无意义。

我倒情愿相信是这样的:太阳系只不过是由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所造的一个玩具,所以整个天体才会表现的这么有规律,才会出现各种数学算法来推导它并且正确!才会出现周易这样的高准确度的预测,等等。。。


看来sheji是对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要和250讨论问题!”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8-7-1 15:54
毛主席说过:拿来看看。。。邓大人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还是看看。
作者: sheji    时间: 2008-7-1 15:56
原帖由 老顽童 于 2008-7-1 15:54 发表
毛主席说过:拿来看看。。。邓大人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还是看看。


呵呵,这就是真理。
拿不出来的东西不叫真理。只能叫推测。推测,允许且很容易会倒的。。。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8-7-1 16:20
弟兄们别伤和气,今年我家水果丰收,请大家品尝,不要客气。

[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 于 2008-7-1 16:25 编辑 ]
作者: 1老头    时间: 2008-7-1 16:23
这才是真的..因为一吃,真香、.一看,真舒服..

我也有呀,,,哈哈后哈哈 




欢迎光临 电动车论坛 (http://ev5s.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