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厦门夏冠 于 2008-9-30 12:46 发表 [quote]原帖由 chack 于 2008-9-30 12:18 发表 再次明确一下我的观点: 1,电瓶并联可以延长电瓶组的寿命,但其效果是有限的,而不是成倍的增长。 如果是单体2V并联何止是延长一倍的寿命啊,我只是让你明白一个道理,电池单体越少,一致性越好,电池组寿命越长,是你的思维太狭隘了。 你这不是又回到我的观点上了吗?即:电瓶并联可以延长电瓶组的寿命,但其效果是有限的,而不是成倍的增长。 同时再次奉劝你:少给别人扣帽子,思维狭隘的是你而不是我。 2,延长电瓶寿命的方法有多种,而宝贝只是其中最不具性价比的一种。 你知道废旧电池的配组难度和成功率都很低吗?用户不需要再花钱吗?要知道大多数电池组的维护价格都不低,两三次的费用就可以卖一只电池宝贝了。 请看一眼CF100老师的数据,用你的宝贝那块废电瓶起作用了吗?买你的宝贝难道不用花钱吗?拜托不要踩着别人往自己脸上贴金好吗? 3,最低廉的延长电瓶寿命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骑行习惯; 只说对了三分之一,最好的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合理化配置,只有做到: 1.电池的合理化使用---即做到每只电池的均衡充放电; 2.电机放电功率的合理化配置---即满足电池组允许的合理放电功率和放电深度; 3.用户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即慢加速、潜放电、勤充电、定期保养。 拜托看清我的话再说好吗?我说的是最价格低廉的方法。 做到上面我说的三点难道不低廉吗?要花大价钱吗?同志 请问:“最好的延长电池寿命”是谁写的呢? 4,性价比最高的方法是在3的基础上增加电瓶均衡线路,类似于华天的王八盖子,当然要求这个线路要可靠,否则其效果会适得其反。 那只解决了部分的充电均衡问题,放电的均衡性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才行,还有各只电池的容量利用率的问题也必须解决。 放电均衡器有吗?单只电池容量利用率将如何提高到97%以上%?可是电池宝贝就可以做到。 我都告诉你给你提供个思路了,怎么还不明白呢,真让人担心你的智商。 单只电池容量利用率将如何提高到97%以上,那样只会让电瓶死的更惨,估计不会有厂家愿意这样做的,只有你的宝贝什么口号都可以喊。 5,在不影响电摩性能(速度不降)的前提下延长电摩电瓶组寿命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两只电瓶,只有这种方法才可以有效降低电瓶放电电流,其它方法全是概念炒作,这是我骑电摩4年来的切身体验,尤其是目前这套杂牌(康阳)17AH电瓶,使用28个月(严格讲是22个月,两个冬天共闲置6个月)行程13580公里,电瓶尚无损坏最深切的感受。 个例不能代表全部。串联增加两个电池和并联增加两个电池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个不同的极端,串联是增加单体的数量,其整组的一致性会更容易变坏,因而整组的寿命越短;而并联却是增加整组的有效容量,其整组一致性却更好,因此并联电池数量越多整体寿命越长,这是众所周知的。 你的逻辑是:串联是增加单体的数量,其整组的一致性会更容易变坏,因而整组的寿命越短;那就请你解释一下我的车电瓶寿命不短反而延长的原因?同时提醒不要以个例来搪塞。 个例就是个例,增加电池数量的做法虽然可以提高续行里程,但是如果没控制好放电深度,电池组很快就会出现故障,这个道理你应该知道吧,你的车如果经常性的深放电,别说电池用两年,就是用一年都不可能,根据你的总行驶里程数计算,你平均每天只跑20公里,要知道6个17A的电池一次充电可续行100公里以上,即你若3天充一次电,放电深度也只有60%,这个深度当然是比较好的状态,因此电池寿命超过两年不足为奇了。但是你若经常性的续行90公里以上才开始充电,保证你的电池组在免维护的条件不会超过半年时间的寿命,可是并联放电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哪怕是每次都放完电推着回家,至少也可以用一年以上。这个解释满意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chack 于 2008-9-30 12:40 发表 里程当然远了,因为它榨干了好电瓶的“每一滴电”,这不是宝贝的优点,而是电瓶的特性决定的,它的功劳只能算是一种工具,就像废旧电瓶再利用的一样,值得夸耀吗?
原帖由 厦门夏冠 于 2008-9-30 13:02 发表 你看帖子太不认真了,测试那组旧电池串联放电的结果就是一次就有可能导致落后的两只电池都立即报废?可是并联放电多少还能发挥作用,那两只好的电池也可以继续死马当活马用,虽然跑的不如新电池远,但对于短距离行驶的客户还是有用的。
原帖由 chack 于 2008-9-30 13:16 发表 你的逻辑是:串联是增加单体的数量,其整组的一致性会更容易变坏,因而整组的寿命越短;那就请你解释一下我的车电瓶寿命不短反而延长的原因?同时提醒不要以个例来搪塞。 个例就是个例,增加电池数量的做法虽然可以提高续行里程,但是如果没控制好放电深度,电池组很快就会出现故障,这个道理你应该知道吧,你的车如果经常性的深放电,别说电池用两年,就是用一年都不可能,根据你的总行驶里程数计算,你平均每天只跑20公里,要知道6个17A的电池一次充电可续行100公里以上,即你若3天充一次电,放电深度也只有60%,这个深度当然是比较好的状态,因此电池寿命超过两年不足为奇了。但是你若经常性的续行90公里以上才开始充电,保证你的电池组在免维护的条件不会超过半年时间的寿命,可是并联放电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哪怕是每次都放完电推着回家,至少也可以用一年以上。这个解释满意吗? 逻辑混乱,答非所问,拜托看明白我的话再说,我增加电瓶的目的是降低工作电流,从而达到延长电瓶组寿命的目的,请问单独使用你的宝贝能降低电摩的工作电流吗? 串联增加电池数量和并联增加电池数量都能降低电池的工作电流,但其结果大不一样,道理在上面已经说过多次了,总之,并联使用的合理远比串联的好,这用不着再讨论了。 再请问100%深放电是厂家推荐的吗?知道什么叫良好的骑行习惯吗?
原帖由 厦门夏冠 于 2008-9-30 16:02 发表 [quote]原帖由 厦门夏冠 于 2008-9-30 15:56 发表 电池并联使用与串联使用的性能对比表 序号 主 要 各 项 性 能 指 标 电池简单的并联使用 电池简单的串联使用 1 对于同规格新电池的配组要求 没有 高 2 对于不同规格新电池的配组要求 可以 绝对不行 3 对于同规格新电池的充电均衡性 绝对好 尚可 4 对于不同规格新电池的充电均衡性 自动均衡 无法均衡 5 对于同规格新电池的放电均衡性 绝对好 尚可 6 对于不同规格新电池的放电均衡性 自动均衡 绝对不行 前六项说的是电瓶的充放电均衡性,的确,我从不否认简单并联电瓶组优于简单串联电瓶组,但绝对不像你所说的区别那么大,而这个区别可以采取充放电均衡线路加以解决,并且其成本是很低的。 7 对于同规格新旧电池的搭配使用 可以 绝对不行 8 对于不同规格新旧的电池搭配使用 可以 绝对不行 这点恰恰应该倒过来,原因:以CF100老师测试用的那套旧电瓶为例,如果串联使用,通过控制行驶里程,进而避免任何一块电瓶过放电,它照样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如果用并联方式,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就那个充电的大电流就能把那块好电瓶充坏。放电数据cF100老师没有公布,我不做推论。 9 对于同期旧电池组中出现个 别失水较大的电池 用户可通过充电器不转灯而立即发觉 用户无法直接发觉 11 对于电池组中存在个别失水电池 短期不会影响其他电池 会导致其他电池过充电 这应该是简单并联的缺点,原因是充电器不转灯会使电瓶过充,甚至大肚子报废,在你的笔下竟然变成了优点,可见你颠倒黑白能力非凡。 10 对于电池组中出现个别微短路电池 用户可立即发现 用户无法发现 12 对于电池组中存在个别微短路电池 短期不会影响其他电池 会过放电并会导致其他电池过充电 同样这也是并联的缺点,简单并联系统个别微短路电池会导致充电不转灯,停充时因该电瓶电压较低,好电瓶会通过该电瓶放电,行驶时由于该电瓶的存在会大大增加放电电流,所有的这些环节都会影响到整组电瓶的寿命。在串联系统中只会使其它电瓶微量过充(类似于除硫修复效果),但通过放电电压跌落速度来迅速判断是否有个别微短路电池。 13 对于电池组中存在个别硫化电池 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没有修复作用 又说反了,看看张老师的书,在没有脉冲的情况下,除硫的机理是什么?是高压小电流长时间,而简单并联系统由于好电瓶的存在,充电时是不会出现高压的,何来修复功能?相反串联充电由于硫化电瓶内阻较高,进而硫化电瓶压降较大,理论上可以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14 对于电池组中存在个别落后电池 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一旦深放电,将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的确,简单并联系统中落后电瓶不会受到伤害,但是,别忘了好电瓶会受到冲击,并且无法避免,cf100老师的充电数据也表明了这点。对于串联系统,过放确实可以造成伤害,但可以通过控制行驶里程来避免这种伤害。 15 对于用户要求增加续行里程 可随意增加电池的并联数量, 且大、小、新、旧皆可搭配 必须以原电池组的倍数增加, 不可随意增加电池的串联数量,且必须配组 不要太武断了,串联电池组也可以增加一块或两块电瓶,未必就是整组增加,你连这个简单的知识都不具备吗?呵呵! 16 对于废旧电池的容量再利用 可以很好的利用,利用率极高, 因此容量相差较大的旧电池并联后 续行里程更长,变废为宝 配组太难,利用率极低。 因此容量相差较大的旧电池串联后 续行里程太短,只能报废 这点确实是你的宝贝的独特优势,但它绝不是变废为宝,而是废物利用 对 比 后 的 结 论 电池的容量利用率极高,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绝对是发展的趋势 即将淘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动车论坛 ( 京ICP证041302号 )
GMT+8, 2025-4-6 10:19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