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qiaohak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了一个月ECPU,今天才发现电池被搞坏了……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9-4-24 15:39:48 | 只看该作者
36+36模式无非就是能用简单的方法做成并联,为了加上这个并联而让车处于普通用户不习惯的行驶速度还不如不加,更何况这种动态的串并结构对电池并没有多大的好处,起不到多少普通常并方式对电池的均衡作用.

如果一个功能让多数用户感到不满,设计者是否应该考虑改改呢?
122#
发表于 2009-4-24 15:5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办事处 于 2009-4-24 16:00 编辑

yjz,这世界在已知的领域对人类来讲本来就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吧,火箭力推力大点就可以到月球了,原子弹也就是足够的核物质快速接近,电脑不就是数亿个开关控制。当然,认识ECPU的确是不需要什么高深知识,无非就是并联和串联的转换,这个我们初中物理就学过,你的第一句话我本来可以同意的,但你打错了标点,你用了一个逗号,只能将这句话暂时挂在这儿了。
后面是“只要具备两点常识就够了,其一:电池串联越多其单个电池引发木桶效应的机率越大;其二:电池并联充电有害无益。”我看了一下,你说的这两个问题好象是针对归去来兮的设计的,不信你翻看一下,是归去来兮说的7210骑,然后并联充电,比ECPU好。所以,你的话应该是“认清归去来兮那个7210方案不须要高深的知识,只要具备两点常识就够了,其一:电池串联越多其单个电池引发木桶效应的机率越大;其二:电池并联充电有害无益。”。虽然归去来兮的方案与ECPU没有关系,可川办还是要为归去来兮抱打不平了,你这样说话就不对了,比如,归去来兮也说“认清yjz的升压方案只要具备两点常识就够了,其一:串联电流相同;其二:能量守恒。如果你能推翻这两点常识,我承认错误并发帖公开道歉为yjz挽回影响,如果你没有解决这两点的决窍,也请你不要在技术板块乱糊弄瞎忽悠,太把论坛网友不当回事。”你yjz能推翻串联电流相同和能量守恒定律吗?不能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例子的串联电流相同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推不翻的。所以,归去来兮既不认同你说的,也决不会自己这样说。再所以,我进一步推敲,你的意思应该不是让我川办去推翻串联木桶效应和并联充电的害处吧,而是请川办解释ECPU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吧?
如果你yjz只是提出问题,川办也应该是鼓励你的,提出问题当然没有错,也就不用承认错误,更不用道歉,所以你后面那些话显得实在是多余,前面的“认清”就显得用词不当,建议你把“认清”改为“认识”,后面那些去掉,这样一改,不但不影响你的表达,还让内容清晰了。这些并不该有的用词和发誓,掩盖了你求知的原始欲望,轻挑了你求战的必胜气势,破坏了你本应该清晰的逻辑,引发了众网友脑海中对你的联想,虽然你很象广告里那个穿皮夹克的“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虽然也显得你yjz很年青,很富有挑战性,但你却没有明确带进你的产品来争,所以就变成了你光着上身冲川办喊“争不赢我就不回来了”。所以,川办认为你只是想表达欲知之急切,并不是要鱼死网破,至少川办是想这样认为的吧。
好吧,既然川办费了很大功夫才看明白,你是想问ECPU是如何解决串联木桶和并联充电有害这两个问题的,那我就系统讲一次(其实在前面我已经分散讲了很多了)。
123#
发表于 2009-4-24 16:02:52 | 只看该作者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24#
发表于 2009-4-24 16:0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mg666666 于 2009-4-24 16:25 编辑
36+36模式无非就是能用简单的方法做成并联,为了加上这个并联而让车处于普通用户不习惯的行驶速度还不如不加,更何况这种动态的串并结构对电池并没有多大的好处,起不到多少普通常并方式对电池的均衡作用.

如果一个功 ...
yjz 发表于 2009-4-24 15:39


我改装的10多辆ecpu,100%满意
关键是改装的目的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
yjz是怎么统计到“多数不满意”?
请yjz也尽快拿出一个让绝大多数人满意的方案来。
125#
发表于 2009-4-24 16:28:06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们应该认清串联木桶效应发生的根本原因,这是设计电动车供电系统的本源,如果没有从本质上看透这两个问题,所有的设计就只能是错误的。今天川办所讲到的,会对这个行业过去很多的设计提出问题。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图:

这个图模拟了1、2、3、4、5、6支12V电池在分别以单支10.5V为欠压保护设计时分别以10.5、21、31.5、42、52.5、63V为欠压保护值时的放电未期电压分配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每组电池只有一个极群容量较低的模型,我们会发现,虽然这个极群的容量只少了0.2AH(电池生产的最少极群容量差),但当串联支数增加时,当放电未期时此极群的电压从1.5、1.2、0.9、0.6、0.3到0V,容量低的电池并没有增加,只是整组电池中完全一致的好电池增加,过放电的深度就增加了,这个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可能都认为是串联多了,其实不是,如果我们永远跟跟这支最低容量的电池,也就是电门锁只引这支最低容量电池时,到放电未期只是极群1.5V,而1.5V的极群放电深度是可以循环80次的,而在实际使用中,把电用到10.5欠压的机率只有10%,所以,整组理论可以800次循环。但问题又来了,首先我们并不知道哪支电池的容量最低,其次,低容量极群不一定只有一个,可能有三个分别在3支电池内,而且从电门接入的电还要供控制器电源和灯光仪表等,跟踪最低容量电池就不可取,于是控制器厂家用了跟踪整组串联电池电压,而计算上用了10.5*N的方式去确定这个保护值。但这是控制器厂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际的欠压保护是与电流和极群数相关的,目前的10.5V只是0.5C放电密度下的6极群保护电压,关于电池与保护电压的关系我就不详细讲了,这于目前的问题关系不大。随着串联极群数量的增加,保护值应该相应调整,其调整的结果是要使放电未期的最低容量极群电压不低于1.5V,其算法大约为每增加6个极群,保护电压上升0.3V、0.6V、0.9V、1.2V、1.5V,也就是说12、24、36、48、60、72V电池的保护电压应该分别为10.5、21.3、32.1、42.9、53.7、64.5V,但这还只是有一个极群容量较低的理想值。而这样的方案并不能彻底解决过放电,如果出现有一个极群容量较高时,高低一抵消,判断就会出现错误,所以,判断欠压值时,判断支数不能超过3支,而且这3支一定要包含低容量极群,否则就存在很大偏差,48V的欠压判断完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要判断的电池在骑行过程中要对灯光仪表控制器电源供电,有更大的电流,这就形成了判断支数不能多,而判断电池的放电量比不参与判断的电池大的矛盾。比如,直接72V,如果判断整组电池偏差大,过放电深,如果只判断容量低的3支,这3支又要支持灯光仪表和控制器电源,放电量又与另3支不同,所以,直接串联无论如何设计,都是健康状态越差的电池越过放电,放电量越大,无论整车设计电流多么小,这个矛盾永远解决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26#
发表于 2009-4-24 16:32:52 | 只看该作者
yjz,这世界在已知的领域对人类来讲本来就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吧,火箭力推力大点就可以到月球了,原子弹也就是足够的核物质快速接近,电脑不就是数亿个开关控制。当然,认识ECPU的确是不需要什么高深知识,无非就是并 ...
四川办事处 发表于 2009-4-24 15:58

川办兄,说到求知,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对,不懂就问嘛,不懂装懂还瞎糊弄就不应该了,请教了别人一转眼就颠倒黑白欺师灭祖就更不应该, 你说是吧?
127#
发表于 2009-4-24 16:48:38 | 只看该作者
至于说到产品,我以前一直是在控制器技术那一块的,不关心电池技术从没踏进电池这一版块,毕竟是一个行业里的两个行当嘛, 咱不是全材又不具备一口气申请十七项专利的才华,多操什么心呢.

自从去年底在控制器版块发了篇《方振电子突破升压关键技术》消息之后,麻烦不断啊,呵呵,原来不经意触到别人痛脚了,真是罪过.
128#
发表于 2009-4-24 16:50:51 | 只看该作者
川办能不能谈一下,你对电池宝贝放电均衡的看法.
129#
发表于 2009-4-24 16:54:44 | 只看该作者
这还只是从放电来看,如果从充电来看,我们看下图(我就不画12V和24V了)。

很多人认为过放的电池会欠充,其实是不正确,电池在充电满时会迅速上升电压,以减小势差极化阻止充电,这就象人吃饱时会感觉胀一样,越胀就越不想吃,这样阻止把自己胀死,绝大多数动物的胃都有这一功能,而牛的胃就不同,它就不会感觉到胀,所以,牛会把自己胀死,从这个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过放是因为容量小,因为容量小,充电就先充满,先充满就会电压快速上升,电压快速上升并不能阻止电流(串联电流永远相同),多余的电量就会在电学化的反应中以发热反应的形式存在,导致失水和热蠕变,使这个极群受到损伤,容量进一步下降,导致欠压保护偏差进一步增加,周而复始,充电时串联支数越多,过充电压越高。欠压这部分在使用中还可以尽量只用电60%来避免,而充电就很难避免了,而这个充电偏差极限就是36V电池组,到48V时,一个只差0.2AH的极群,电压就会被充到3.2V,所以,为什么很多人放电不深入60%,3天充一次电的用户,电池寿命却可以到3年以上,就是这个原因。
我上面的讲到的还是容量只少0.2AH的极群问题,在电池生产中还有很因素会造成某一极群与其它极群特性不同,比如,焊接导致的电流集流体与板删的接触面不同,板删面积不同等造成的内阻差,这些差异在传统的设计中因为只有串联放电和串联充电,是无法得到修正的,也就是说,差异只会随使用而扩大,串联越多,差异扩大增幅越大。


好了,我先讲这些最基本的电池充放电差异特性,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欠压保护随跟踪极群串联数增加而产生偏差扩大化;
2跟踪极群放电量高于未跟踪极群;
3 充电随串联极群数增加而产生过充扩大化;
      所以,我们要让电池长寿,在串联弊端必须要解决这4个问题就需要1,欠压保护跟踪极群数量要少;2,跟踪极群与未跟踪极群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要相同;3,充电串联极群数要少;4,修补差异
      ECPU在设计时就是针对以上原则,电池不是过去单一组,而是两组,然后只跟踪一组(目前是,将来会分别跟踪,比如,任意组低于31.5V和组间压差大于一定值),因为在骑行中,ECPU系统不再是一组电池了,这时就存在了组内单体电池压差与组间压差两个范畴,传统设计中,回收能太少,根本解决不了组内压差的问题,而ECPU通过回收,利用低容量接收能力强的电池特点,在回收中对副电池进行组内平衡并修补差异,而并联骑行与充电时,利用分流原理进行组间平衡,也防止了差异扩大化。你肯定会说,并联的时间少了组间平衡就少了。请看清楚,ECPU的设计是两组电池,组间是否平衡并不影响组内电池寿命,或者说只要不存在打破组内平衡的次生机制存在,ECPU就优于任何更多于ECPU的传统电池组串联设计。比如,
1 主电池32V,副电池34V
    这时还可以并联骑,主电池电流小,副电池电流大,骑行中只要主电到31.5V就保护,然后回弹电压,如果副电池还有电,电流始终比主电池大,这样在断断续续的骑行中,最终使两组电池组间平衡到31.5。如果没有平衡就充电,也没有关系,因为副电池电压高,所以充电分得的电流就低,直到主电的电压和副电的电压相同。所以,主电低,副电高的使用没有任何问题,还将木桶效应造成的里程减少程度降低了一半,又比全串联(最低也是36V)跟踪精度更高。比如,如果48V20AH,有一支电池的容量少了一半,这时里程就要少一半,而且容易严重过放电,而两组3612时,主电池有一支电池的容量少了一半,全串联里程少一半,但全并联里程只少25%,也就是说只少50-25%,总是好于一组大容量串联电池的,欠压保护偏差也比48V小,提前感知(切串困难)的机制还会让深度放电的机率减小。
2 电池34V,副电池32V
    首先,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是主电容量高,并且副电容量低,并且一直串联骑行,并且ECPU只跟踪主电(目前是),并且ECPU的异常切回机制失灵,并且用户还在串联高速。我们完全不用去讨论这情况,因为只要主次电池一交换,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了。但为什么我还说将容量低电池集中在副电池安装呢,因为,如果用两组新电池,容量都是满的,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用一新一旧,或是两旧时,用户希望用ECPU的修复功能,看能否恢复副电池的部分容量,做为ECPU的设计机制来讲,用户在骑行了大半电量时被要求并联骑,ECPU也会不停地掉回并联,并且骑行中的能量回收都在向副电池转移电量,只要副电池容量与主电池容量比例加并联比例在80%左右,比如,副电池容量只有主电的50%,只要有30%并联骑行,组间就能平衡。当然,如果后期全并联,也可以平衡。既然副电已经在传统方案中因容量损失超过50%的废物,又何来不平衡会影响寿命之说,况且,一交换,就没有你说的问题存在了。请你再看清楚点,我前面说了,骑行后期多并联,修一个月后观察容量回升,如果有所提升,可以继续修复,如果没有提升或是提升后超过主电,可以交换,以再修复主电。
      当两组电池没有容量差时,无论跟踪哪组电池都可以,ECPU会将跟踪电池组多放的灯光仪表控制器电源电量在并联骑行时重分配,在充电时再平衡。欠压保护偏差与充电饱和偏差都以36V为标准,比48V偏差度小。做为串联木桶效应,ECPU双36形式受到的影响比单独48V少一半。再加上回收反充,修复与调换(最小容量集中到一组做主电),在寿命性能上远远超过48V串联,众多网友已经骑不远的48V电池在改装后又焕发生机,已经是事实,对于个别不能修复电池,ECPU需要承担责任吗?新电池比48V的机制更科学,原来的4支旧电池也保住了剩下的3支好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30#
发表于 2009-4-24 17:00:44 | 只看该作者
ecpu如果加入放电均衡功能,再加上万能充电模式,充放电都彻底的保护了,电池用上三年都是小意思了.不过这样电池厂,收旧电池的,还有修车的都急啊,不换电池我们吃什么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动车论坛 ( 京ICP证041302号 )

GMT+8, 2025-1-13 17:38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