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刹车信号灯;急刹爆闪灯

电动车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可靠的控制器方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1-5 11:39:25 | 只看该作者
从产品的角度看,可靠性比性能显得更重要一些,只有稳定可靠了,才能去追求更多的完美!
   众观大江南北,控制器的各种方案比比皆是,孰好孰坏也是众说纷纭,不过搞了那么久的开发,也感觉到了控制器行业的不易,有些公司为了降低一点点成本,在软件上想了很多办法,有点投机取巧的意味;有的公司则是百年老店的做法,至少从硬件设计上看还是注重追求品质的。从研发的角度看可靠性,建议还是好好研究一下电流环的做法,也不要轻易认为你的AD分辨率足够高了,速度也够快了,就可以每次精确的采样到电流峰值,噪声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仅利用AD采样来做短路保护的同志应该要多关注一下噪声的问题,如果电流保护阈值设得不好,等到量产了会发现“相对”比较容易误动作的吧,当然有些单片机里是集成了比较器,所以另当别论了。方案提供方和控制器生产厂家之间还是存在一点点博弈的,相信这里有一部分人应该有体会的,呵呵!
    作为生产厂家,用料和工艺上也是有相当大关系的,用差的mosfet和好的mosfet返修率是相差很大的,当然其他器件的品质也是一样重要的,相信很多人都应该深有体会的。
    作为一个工程师,我为控制器行业成为今天的局面感到很惋惜,价格战现在是不变的主题,但是应该保证一定的品质,控制器厂家之间不知道哪天能够少点恶意竞争,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大家应该联合起来,抵制低价竞争,还有建议想做大做强的公司,还是要多注重一点公司的研发投入,相信自己公司具备开发能力了,才有可能走的更远!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0:17: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得对。控制器不能再打价格战了,不然到后来,整个行业都会受损害。
13#
发表于 2009-1-7 22:01: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01 于 2008-12-23 13:14 发表
楼上说得有道理。我们曾遇到一种方案,电流基准的误差超过50mV时就会进入保护,由于分压电阻发热后阻值变化,车子时停时走,造成大批控制器退货,但是回来一测又是好的。
     这应该就是方案上的问题了。只是这种问 ...


这应该是元器件选配不合格.

模似电流取样放大热稳定性是很难做好的,这也是促使我们开发用AD直接采样电流的缘由之一.

一般控制器电流取样也就80mV左右,你受热后要偏差50mV以上那就意味着原来限流15A的控制器受热后限流可能变化为6A或25A,这样的结果即使方案中不设保护出厂后还是要出问题的.
14#
发表于 2009-1-7 22:05: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01 于 2008-12-29 09:55 发表
现在的方案都说是逐周限流+相电流保护+短路保护的。按方案厂的说法是不该烧MOS的了。但使用下来,返回与原来的PIC16方案差不多,有些客户那儿甚至还不如原来的好。

问题是: 现在的方案都说是逐周限流,真正做到的却不多. 至于鉴别逐周限流的方法我有文章专门论述过.
15#
发表于 2009-1-8 16:43:30 | 只看该作者
哎,我想市场上现在用的控制器应该基本上大多是逐周限流的吧,其实本人曾经分析过一个公司的方案,不仅软件上有做逐周限流,可能硬件上也做了,只是比较隐蔽,不能完全确定。一个稳定的方案,逐周限流是最基本的,我想一般应该都做的吧,好像也没那么难吧,不解!
16#
发表于 2009-1-8 20:21:2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市场上用的控制器大多数都不是逐周限流的,  做逐周限流并不难,问题出在单片机运算能力上,只有资源合适、程序编排恰当的方案才能够做成逐周限流.
17#
发表于 2009-1-9 09:22:0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市场上大多数楼上认为的没做逐周限流的控制器,似乎也并非完全象你所认为的那样没做该控制,很多有可能是电流被调大了,逐周限流的作用有所减弱,在电流上不容易看出来吧,很多靠解密获得代码的容易犯这个错误!知道了逐周限流的原理,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要实现这点似乎没那么困难吧,还有,目前用在电动车控制器上的单片机,从功能上看似乎基本都能满足要求了吧,只是本身的可靠性等有所差异,我倒是认为那些经常说什么大马拉小车之类的话,有点诋毁人家的味道,只是感慨一下,不是针对楼上的!

[ 本帖最后由 ericfly 于 2009-1-9 09:41 编辑 ]
18#
发表于 2009-1-9 09:55:07 | 只看该作者
逐周限流很容易,硬件实现比如3842就做的很好,软件实现需要高速A/D转换器,电动车控制器用MCU的AD转换速度够吗?

我用DSP习惯了,8位MCU有点用不来了(速度太慢)。。。
19#
发表于 2009-1-9 10:07:46 | 只看该作者
你怎么就认为晓得逐周限流的原理方案开发者就一定会在程序上去实现逐周限流呢?

跟你说个事吧,上次我去参加英飞凌研讨会,英飞凌公司的人私底下抱怨一些方案套用了pic的编程思路,根本没发挥出x846芯片的优势,即使x846芯片为电机应用专门设了霍尔信号输入口,但那些人就是不知道去运用,还是只用pic的128us查询法,你说,这样毫无创新意识的开发人员,怎么可能动脑筋去做逐周限流?

再拿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的单芯片方案来说,我们板子卖了怎么多,atmel公司的人告诉我外面拿我们的板子去仿制破解的也不少,可有几个仿制破解成功的?上次南京一位老兄来电话说昆山某企业正在仿制我们的版子,计划年底投产,我当时就笑了笑,告诉他年底肯定出不来,果不其然, 现在产品出来了吗?

还有,在avr论坛见过一网友拿着刚开发出来的mega48板子在nb,可板上老大一块lm358躺在那儿,问他为什么不把358去掉,他起先还嘴硬说用358电流控制好,后来熟悉了才实话告诉我他也想去掉358,但去掉后电流就不受控.

去掉358只是利用了mega48独有的资源,在编程时用点技巧就行了,这本不应是难的事,可国内又有几个人能去掉呢?
20#
发表于 2009-1-9 10:12: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归去来兮 于 2009-1-9 09:55 发表
逐周限流很容易,硬件实现比如3842就做的很好,软件实现需要高速A/D转换器,电动车控制器用MCU的AD转换速度够吗?

我用DSP习惯了,8位MCU有点用不来了(速度太慢)。。。

现在大部分方案仍在用128us中断法,根本不可能去做逐周限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动车论坛 ( 京ICP证041302号 )

GMT+8, 2025-7-18 15:10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